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式”到底是什么

2019-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X清玄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总会听到人们说要跳出“思维定式”,打破“思维定式”;有时人们自己也会察觉到自己陷入了“思维定式”的模式中。特别是在学习当中,似乎一不小心就掉入了“思维定式”的怪圈中。那么“思维定式”到底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好是坏呢?

        思维定式,又叫“习惯性思维”;在普通心理学中,思维定式是指:重复先前的活动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举个例子:

        假设现在答题者要做十道数学计算题,前六道题目唯一能用B-A-2C的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但后四道题目用B-A-2C的方法和A-C或A+C的简单方法都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如果从第一题开始计算,一直到第六题都是用B-A-2C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的,那么在做第八到第十题时,由于“思维定式”答题者仍然选择A-B-2C的公式来得出正确答案。

如果让答题者只答八到十题时,答题者会直接选择A-C或A+C的简单公式来答题。

        这就是“思维定式”;也是大多数人陷入“思维定式”的经历。

        看完上面的例子,你一定觉得“思维定式”是一种局限。那么“思维定式”到底是好是坏呢。

        其实“思维定式”是不分好坏的。也就是说,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积极的作用表现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快速解决问题;

消极的作用表现为在遇到新的问题是依旧用旧的方法来解决,妨碍新的方法或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消极的思维定式也确实会束缚人们的创造力。

        还记得移动火柴改变计算题目的“脑筋急转弯”吗。当你移动火柴,构造出一个新的拼接模式时,你就打破了“思维定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