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改变
在自我的世界里混了多年的恶习,慢慢形成了恶性循环。
30而立的年龄,在那一刻突然间明白了“立”的意义,也是那一刻的事件给自己带来了“稳”“踏实”的感觉,自此,忙碌得像只快乐的小兔子,每天连轴转18小时带来的充实感让自己麻木在“忙得有价值”的定义里。身体的忙碌极大的影响着“自我感觉良好”,让思维处于停滞状态。
经过时间的洗礼,成功将自己训练成一位只喜欢动手而不愿动脑的人,当需要用到脑力解决问题时,大脑会自动化编辑出一连串理由,借口,让自我得以安慰:不是我的问题,是问题的问题。继而理所当然,心安理得的享受自己仍是一位快乐的充实的空心人。
当第一次读读不懂的书,第一次闭上眼感受情绪时,第一次开始迈开脚步时,第一次做思维导图时,第一次给孩子讲书时,第一次做计划时,第一次做复盘,第一次……都显得僵化、被动、沮丧、无奈、怀疑、丧失信心、灰心,那种自我的强烈对抗,焦虑,急燥充斥着身心、头脑,让自己处于自我否定当中,能力得到质疑,自我得到谩骂,这便是固定思维模式者。认为自己是特殊的,能力是天生,不需要努力就能做到的只有有天赋的人,当做不成时,自己便是没有天赋。在固定的自我认知里,迷茫、焦虑、抑郁、怀疑
《终身成长》里提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是相信能力可以得到发展的,它是经过努力可以收获到,它与目标相关联,通过思维模式改变对事情的看法,问题是来训练你的,挫折是来拯救你的,只有在错误中不断学习、总结、吸取,才能带来一次成长、改变、提升。将每一次问题看成是一次训练自己的机会,从消极的被动变成积极的主动。从抗拒到接受,到热爱,到维持,从失望到接纳,认可,喜欢,到激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用原话来形容是:
改变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即使你发生了改变,你以前的旧信念也不会像磨损的髋关节和膝关节那样,被换成一个全新的。
相反,这些新信念会和你的旧信念一起存在,随着新信念变得越来越强,你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在即将到来40不惑的年纪,这些年让自己开始去寻找真正生活的意义,自我,经历着无尽的失望,黑暗,沮丧,自我打击,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知一点点提升,迷雾一层层剥开,思维一步步改善,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欣喜我对自我不离不弃,在日后的日后,仍要坚持,小进步亦能带来大改善……
在慌乱中忙碌不如在平静中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