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书》,困惑与迷离
前两天早上或下班通勤路上换乘后的间隙,带上了博尔赫斯的《沙之书》。薄薄的一本短片小说集,一百来页,很快就看完了。13个故事,作为书名的《沙之书》是最后一个。好像是好几年前一个朋友试译的诗歌的只言片语,在我心中淡淡地投下了博尔赫斯名字的印象。今年在逛书店的时候发现了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博尔赫斯系列书籍,淡雅简洁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我,于是带回了两本小书《小径分叉的花园》和《沙之书》。
1.关于《沙之书》
《沙之书》的故事里,一个卖书人来到主人公家里,兜售一本看上去磨损严重、印刷粗糙的书。 卖书人说,这本书叫“沙之书”,因为这本书像沙一样,无始无终。 它翻阅起来永远找不到首页、也永远找不到末页,每次所看到的图画、文字、页码也都不尽相同。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卖书人曾经这样向主人公喃喃低语。
主人公得到了之后,先是爱不释手,继而为它的无穷无尽感受到了折磨。“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
这本书的存在,违背了现实世界的时间与空间,我想,继而会让人怀疑,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是真的存在的吗?一旦怀疑起这个,那么进而会怀疑如果这个世界是虚幻,那么真实是什么?存在于此的意义又会是什么?用四个字来形容,“细思极恐”。
所以,主人公最后把沙之书藏到了国家图书馆,并且连图书馆所在的街道也不再想踏足。
但是,藏起来就可以否定书的存在、否定对这个世界的怀疑么?
2. 其他故事
第一篇《另一个人》,讲的是垂暮时分的自己与青年的自己,跨越时空相遇交谈。《翁德尔》,一个诗人行走流浪一生,只为保守一个能够概括一切语言的神秘词语。《奇遇之夜》讲述了一个人年少时的某个夜晚的经历,听人讲述印第安人的突袭,而同时又经历了印第安人被警察的突袭和击毙。《代表大会》,描述了主人公与一群人参与的一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人听过的“代表大会”冗长而认真的筹备与戛然而止。
这些故事,让人如坠迷雾。不能确定它们发生过,却也不能否定它们发生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有些违背常理,有些天马行空。但是通过博尔赫斯的笔触,我常常会觉得,游离在“常规”之外,也许确实存在交织的空间和时间,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为一个博尔赫斯的初读者,我也还处在困惑的状态。记得读《小径分叉的花园时》,百科全书的“乌克巴尔”条目,《<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 》,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他为假想之中的书、作者或人物,煞有介事地描述、评论。一时之间,我也有些分不清现实还是虚幻,只是对于时间和空间是非线性的论断有了更多的倾向性。
这种迷离与困惑,是他文字的迷人之处吧?我也无法确定,只能暂时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