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抱团,「快应用」有可能围剿「小程序」吗?

十厂商结盟“快应用” 欲挑战微信小程序

2018-03-21  本文已影响21人  7fcd40db435a

[摘要] “几大手机厂商联合对抗腾讯,利益导向虽然相同,不过公司规模、市场规模、盈利规模却差距颇大,如何协同合作和利益平衡是个复杂的问题。”

文/时代财经    梁志雄

2017年7月,张小龙直言:未来2年内,小程序将取代80%的APP市场。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微信小程序在收割巨大流量带来的红利的同时,显然会动到他人的奶酪。

3月20日,小米、中兴、华为、金立、联想、魅族、努比亚、OPPO、vivo、一加这十家在手机市场竞争的对手走到了一起,共同发起“快应用”标准,直面小程序的竞争。

过去手机厂商并不是没尝试过类似“快应用”的试验,去年小米便推出过“直达服务”,金立推出“秒开应用”,魅族推出了“快捷应用”,都与微信小程序类似,无需下载、即点即用,但反响一直不温不火。

此次十大厂商决定联合发起标准,目的在于给开发者统一的接入标准,降低开发者的成本。

手机厂商的算盘

技术上,“快应用”不需要安装APP,只需拥有一台支持快应用标准的机器(甚至连手机都不用换,只需要升级、更换系统固件),使用前端技术栈开发、原生渲染,同时具备H5页面和原生应用的特点。

由于“快应用”的框架深度集成进各厂商手机系统中,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用户需求与应用服务间的无缝连接,因此在体验上与一般APP的流畅度并无二致。

早在“快应用”发布的前一天,vivo在乌镇发布会上就公布了vivo X21将是率先支持“快应用”的手机,目标是“未来1-2年内实现Android手机应用免安装”。

被问到十大厂商联合发布“快应用”,是不是针对微信小程序?

“我觉得不是针对,是分工不同,微信更多是服务于个人,‘快应用’更偏向于服务大型厂商”,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告诉时代财经,由于很多用户并不愿意为了某个功能而专门下载一个APP,“快应用”的存在将对开发商、程序商在日活量和流量上也会有很大提升。

某APP开发工作室的技术员告诉时代财经,目前在各大智能手机上,均内置各个厂商的应用商店,而各大APP的应用分发,则过半要依赖这些品牌的应用商店。“如果有‘快应用’这种功能,希望我们开发的一些小众APP能有更多露面的机会。目前在各大应用商店中,由于分成的原因,基本热门应用经常靠前,小众应用的存在感低很多。”

另一方面,从主流硬件厂商的发展轨迹来看,软件服务势必会贡献更大比重的营收,苹果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7年,苹果的第二大业务不再是iPad、Mac或者其它产品,而是软件服务,包括Apple Store数字内容与服务的营收,还有AppleCare、Apple Pay、授权及其它服务营收。

同时,软件服务不但是现在苹果第二大支柱,还是增长最快的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3%,有分析师预计未来软件服务将会超越iPhone成为苹果最赚钱的业务。

显然,这十大国内手机厂商也正在防患于未然,避免自己被边缘。有业内人士指,一旦“快应用”成熟的话,其内在商业模式将会厂商带来硬件之外的“软收入”。它们的“对手”微信小程序日前才刚刚曝光了正在测试小程序投放广告,近期耐克投放500万广告费于“跳一跳”中便可能是试水信号。

小程序优势巨大

根据《2017-2018年微信小程序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12月小程序累计用户达4亿,而到今年第一季度阶段小程序累计用户预计超5亿,相比之下“快应用”才起步不久。

上述开发者表示,相对于“快应用”联盟多家厂商和组织,微信小程序的优势是仅属于腾讯一家企业,且非常方便打通上下游技术壁垒,更重要的是微信自带微信支付,往后“快应用”涉及支付的功能势必绕不开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局限。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快应用”不是WAPI(类似蓝牙的无线传输协议),只要手机厂商统一内置就行,“快应用”本质上是平台,需要吸引APP厂商支持,意味着需要很大的市场推广及宣传费用。

“几大手机厂商联合对抗腾讯,利益导向虽然相同,不过公司规模、市场规模、盈利规模却差距颇大,如何协同合作和利益平衡是个复杂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三大运营商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11.3亿户。即上述的十大厂商占60%市场份额,就有超过6亿的用户,这也是“快应用”的潜在用户。

但要注意的是,目前苹果iOS仍占中国市场近20%的份额,小程序可以覆盖到iOS系统的用户,但“快应用”则只能收割安卓用户的流量,这也是“快应用”的劣势之一。

但总地来说,“快应用”的出现,对于用户而言是多了一个选择,对微信小程序来说也将是相当有分量的追赶者和竞争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