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是励志最好的方式
鼓励是励志最好的方式

黄俊哲,大名鼎鼎, 全校出了名的“差生”,学习差, 行为习惯差。我早有耳闻。不料,时运有点背,开学,他竟然分在了我班。
每一个教师,在每一个开学季,想的最多的就是便是自己的教学和教育吧!而我,总想有所改变。教学上, 想让孩子们觉得语文课挺有意思的,语文老师挺幽默风趣的, 想持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想让语文作业少一些, 孩子们的负担少一些, 成绩还能高一点……教育孩子的方式上, 能不能不以“严师出高徒”标榜自己, 其实严厉未必是一种真爱,因为它有时会将爱挡在很远的地方, 让你无法走近孩子们的内心。
几年前,一次坐公交车, 我偶遇两个已经上了重点高中的学生,他们和我打了招呼,然后挤过乘客的间隙,离我有一段距离,背对着我。可是当我下车的时候,我靠近了他们,无意间听到其中一个学生这样议论我:“他是我们初三的班主任, 语文教得不错, 但是把我们整惨了。”我听了后,心里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滋味。
世界上为什么要有“但是”这个词语, 我多么受用前半句,但是那个“整”字深深地刺痛了我。“整”,那是坏人对付好人的手段,难道我的行为要用“整”字来定义。可是,孩子们为什么要加这样一句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我作业布置的太多,还是对他们要求的太严厉, 还是我曾经采取过许多不被他们认可但是又无法反抗的方式……
我问自己,究竟该如何界定这个“整”字背后所赋予的意义, 也许以上我的种种猜想的综合就是我要的答案。

或许,当一个老师觉得自己教出了骄人的成绩, 教学水平得到大家的认可,觉得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对得起自己的学生时,是否就是学生心目中得以爱戴和敬仰的老师呢?或许未必然,孩子们定义“好老师”的标准和学校定义好老师的标准大致相同, 而孩子们更看重的是老师的育人方式,说明白点就教师是否真正地走进了他们的内心,真正地爱他们。
当然,爱的表现有很多,在孩子们心中一个“好”老师的表现也有很多。有时,你或许意想不到。
去年, 几个刚毕业的高一女生回母校办理团关系,她们见了我滔滔不绝,把他们遇到的新老师、新鲜事说了一个遍。我印象最为深刻便是有一个女生对我说:“我最喜欢我们语文啦!”我问她,为啥?
她的回答让我很是突兀:“因为她从来不拖堂。”不拖堂,就是一个好老师,孩子们评价好老师的条件竟是如此简单。然而, 就一个小小的要求,我们的老师中,做到的又有几个, 因为他们太敬业了, 孩子们却并不领情, 因为他们想上厕所, 等着去吃饭, 或者课间还有他们的悄悄话要说,或者我们老师想不到的但对他们来说十万火急的事情,统统被老师们的“拖堂”耽搁了。
“不拖堂就是好老师”,其实反映的只是一个侧面,而传达的却是孩子们对于老师的某种期待?究竟在期待什么,是理解,是关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还是什么?

你自以为课讲得好,成绩高,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却不料,一句“把我们整惨了”,“不拖堂就是好老师”打脸我们自己。
说了那么多, 其实只想表达一个观点,身为人老师,我们必须学会反思自己。开学季,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我应该如何对待我遇到的陌生的他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走近他们。
我想做一个温柔的老师,让他们可以不拘束地从你身后跑过来,拍一下你的肩膀, 然后和你聊天的老师,而不是让他们对你“敬而远之”。尽管, 好多年以来,我总是坚持着一个自认为可以拯救学生的原则让学生“敬而远之”,但坚持的东西未必就是正确的,改变是为了不让自己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是一个“好”老师。真的吗,我需要反思。
黄俊哲的出现,难道不是一个机会。
开学两周,我持续对他进行鼓励,稍有进步,就大加赞扬。变化竟然来的那么快,是我意想不到的,。
或许我们总是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所谓的“差生”。其实, 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差”。或许,一开始,我就给了他信任的目光和不带偏见的对待, 他的眼神告诉我,这是一个可以成长起来的“差生”。
鼓励, 还是鼓励, 赞赏,还是赞赏!课堂,他第一个举手了;作业他第一个完成了;连同学们头疼的作文,他都第一个打了草稿,让我修改再第一个交;书写是各科作业中最好的,来问问题是次数最多的一位,还竟然超前学习……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啊, 作为老师,我们真的要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些被贴了“标签”的学生,给他们慢慢改正慢慢变好的时间和耐心。不是, 有句话吗?牵着蜗牛去散步,蜗牛不走的时候, 或许就是我们俯下身子和他们对话的时候, 而鼓励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