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

教会孩子社交——家长的示范在先,孩子的模仿在后

2022-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鸣育儿学堂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每一刻都闲不下来。玩的时候都想在团体中是最强的,小的不愿意比他更小的玩,都喜欢跟大孩子玩,有挑战性。

儿子的交友能力很强,喜欢跟每一个能跟他玩的来的小朋友交朋友。最近没有上学,想他同学了,今天恰好他同学打了语音电话,就这样他们约在一起,中午同学的妈妈把他送过来一起玩“吃鸡”游戏,一起踢球、运动,感觉前所未有的好。

晚上又去他同学饭店吃饭,两个孩子吃饭比平常要吃的多,而且吃的特别的香,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别人家的饭比自家做的好吃吧,记得我小时候也老往亲戚家跑,自己家做的饭不愿吃。

好些家长也为孩子不善交友而发愁,想不通为什么孩子整天在家里宅着不愿出去玩,总抱着各种电子产品,就是不愿面对现实中的朋友。

其实大多数问题的成因是父母没有做好表率,在孩子想玩的时候阻止了,一方面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可能没有带孩子经常去玩,而是宅在家里。

时间久了在强迫让孩子去做这样的事情,孩子反而觉得不适应,在父母的强逼下,孩子更加的抵触,越是让他做他越不愿意做,导致交友方面特别的被动,所以就想在家里躲着。

家长的示范在先,孩子的模仿在后。

一次两次可能孩子学不会,但是做的次数多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我为了让孩子跟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能够很好的玩,我先跟其他的孩子踢球,打羽毛球。看着这样玩挺好的,慢慢的就会融入他们的团队中,现在不用我去做这样的示范,什么样的小孩子他们都能玩在一起。

而恰恰好多的家长做反了,再给孩子示范的时候没有做出榜样,孩子也没有学会,总是一遍一遍的把孩子往外推:

你怎么不去玩呢?你怎么光往我屁股后面藏呢?你怎么就这么拿不出手了?

一遍一遍的强迫,让孩子的行为更加的拘谨,觉得社交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在家长一遍一遍的重复下,孩子慢慢变成家长口中的样子,变得那么的胆小、怯场甚至懦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