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人生的挣扎,从延迟退休说起
延迟退休这件事会引发什么样的蝴蝶效应,现在的我们尚未可知,但如果细细回想的话,会发现不久之前,我们曾经看到类似“35岁被辞退之后没人要”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现实,此刻竟产生出了一种微妙的讽刺感,
当然,那些“理中客”们此刻会站出来,以劝告的方式去解读“延迟退休很合理”亦或是“你找不到工作是你没本事”,抛开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现实的残酷就会趁此机会再度席卷而来。
现实对于人们能力和素质,乃至于付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阶层之间的割裂感已经逐渐从怨气转变为一种冷漠且异样的关注。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以前总是说什么“不努力”、“你不够优秀”等等说法来搪塞那些拼尽全力的灵魂,但现如今,人们渐渐看到了事情的真相,渐渐意识到从《努力胜利论》到《规则胜利论》的转变是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愚弄时,
无可奈何的情绪过后,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席地而坐。
延迟退休这件事从经济层面和人口发展等层面都可得到不同的解释,
而且这些解释的背后只会给人们传递一个信号:延迟退休合情合理,不容辩驳。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最为显著的两个意义,第一是要多工作很多年(缴纳社保金的年限延长),第二是拿到的退休金要延迟很多年。
无论多么复杂的解读解析和高深的逻辑思考都不能改变让普通人“多干几年再拿钱”这个事实的出现,那么这样的结局,仅此而已了吗?
当然不是。
比如有的家庭会面临“一家老小都在为生存打工”诸如此类的情况,这听起来在现代社会多少有些匪夷所思的场景,不再成为电视剧里吸引人眼球的卖点,
我不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少普通人(请注意是普通人)是愿意接受的,我相信肯定会有,而且他们具备了超越常人的觉悟和足够强大的使命感,但就大多数人的生存现状来看,健康的干到退休然后安享晚年是他们唯一且最后的人生希望。
这样的要求过分吗?我觉得是不过分的。
诚然,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局势环境的不断变化是人们需要努力适应的,只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仍旧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问题“干扰”着人们接受现实的条件,比如某些企业对员工的压榨态度,又比如社会上很多声音正在把曾经不合理的压榨“合理化”使其成为新的规矩和新的生存守则,
人们总是说要适应社会,要适应这个,要适应那个,好像不断的接受和适应是成长的标志,但现在看来,这个标志似乎成了一种烙印,印在了人们的额头上,成为了一种社会化产物的代名词:
在古代,有些印在身上的烙印,是一种屈辱。
而在如今这个美化苦难的世道,没有什么比微笑更容易,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难。
过年那几天,我去一位曾经对我有过帮助的老前辈家拜年,印象中他的家庭和谐美满,儿子的工作也还不错,虽然日子过的不算富裕,但总归一切都朝着平稳的方向发展。
今年的拜访,让我觉得他的眉上多了些许愁容,前辈说这几年儿子的发展受阻颇多,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
而且为了帮儿子还贷,自己的养老钱也不得不拿出来“发挥余热”。
父子间的隔阂就在无形之中悄然形成,能说的话越来越少。
“其实也不是话少了,是想说的太多,都放肚子里了。”
临走时,我看到他书案上写了一副字:安享晚年。
他见我看得入神,便拿起这幅字说要送给我,我谢绝了。
“这幅字对我来说太重了。”我实话实说,“这是我不敢奢望的事情。”
“谁又不是呢?”前辈笑着说道,写在纸上的东西,多是愿望吧。
我点了点头,却不知该如何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