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日子,我们该如何撑过绝望?| 陈凯歌给我们读了四首唐诗
Sayings:
阿城曾说,人在每个时代都会碰到绝境。
有些绝境是属于时代的,有些是个人的。
陈凯歌说起他人生遭遇的第一个“绝境”,是他 16 岁那年离开北京,去云南做了知青。他说,离开的那天起,艰难的日子像热带莽林,看不见尽头。
有天晚上,他看到一片月光落在床前,想到了那句烂熟于心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他想到了行李箱里的那本《唐诗三百首》,重新翻出来念诵。
千年前的人留下的诗句,抚慰了那个孤苦的少年。思家的愁闷,劳作的辛苦,全被陈凯歌内化成了唐人的诗句。借着这些诗句里前人的力量,陈凯歌坚持了下来。
有一个词叫“绝处逢生”,看上去充满了幸存感。
但如果在绝境之处不对幸存抱有一些“妄想”,可能连爬出来的机会都没有。
陈凯歌在 16 岁那年抓住了千年之前的那群人伸出的手,一点一点爬出深渊。今天他为我们重新讲述当年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到你力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摄影:胥欢(ASTUDIO)黑暗中的明月光
作者:陈凯歌
1
读那本书那年,我 16 岁。初中还没毕业,就离开故乡北京,下乡做了知青。那是“文革”动荡的年代。我的父母都是喜欢读书的人,那个时候这样的人被人欺负,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可他们还是在临别的时候送了我几本书,其中就有《唐诗三百首》。
上过学的人大概都知道这本书,小的时候我就在父母的督促下背诵过,诗里说的是什么,并不理解,慢慢就淡了。“文革”中日子过得难起来,一本书又当不了吃喝,就没人去在意了。这本“唐诗三百首”被压在行李箱底下,跟我去了边疆云南。
走了近十天的火车、汽车的行程,终于站在离北京万里之遥的星空底下,我才忽然明白家是回不去了。从那天起,艰难的日子就像眼前无边的热带莽林一样向前延伸,看不到尽头。
日复一日,我们跟着当地的农工,手握砍刀走爬上山去,把看得到的一切砍倒,几个月以后晾干了,再放火烧掉。第一天下来,挥舞砍刀的手就打满了血泡,疼得端不住饭碗。
我们吃的是掺了玉米粒的糙米,有时没有菜,只有一碗漂着几片韭菜叶的清汤,我们叫它“九菜一汤”。傍晚,用两条被蚊虫咬成金钱豹的腿站在溪水中止痒,任凭小鱼啄食伤口。到夜里,躺在吱吱呀呀的竹床上,看着茅草屋顶上露出的星星,流下想家的泪。
下乡期间的少年陈凯歌2
就是某一个这样的夜晚,我突然看到了床前地上方方的一片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首从小就熟悉的唐诗蓦然涌上了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像儿歌一样简单的诗在我的心里膨胀,仿佛在此情此境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每个字都深情得不得了,值得重新咀嚼玩味。
这种情与境的对撞,就像在黑暗中和一位老友不期而遇。我就是在那个夜晚点上油灯,翻开了那本旧旧的,竖版的《唐诗三百首》,我心中想念父母,口中却读出“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从那以后,我有了一位朝夕相伴的朋友。
3
我们云南雾大,清晨上山,咫尺迷失,却听得雾中的远村鸡鸣,心想,那不正是李白“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意境吗?一天劳作过后,遇上暴雨,浑身湿淋淋,下山又见夕阳的时刻,明白了什么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似乎诗人王维就站在我的身边,随口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我喜欢他的《桃源行》。因为有一回,远远看见自己居住的村落在群山环抱中升起炊烟,心中念诵“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心想我们这些山野之人原来就是桃花源中人啊。
渐渐地,我的心踏实下来,把云南这个他乡认作了故乡。
摄影:胥欢(ASTUDIO)4
有时偶尔我也会激昂一下,站在高高的山顶远望澜沧江,念诵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在给父母家信中也慢慢地有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样的感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样的牵挂。
读得多了,我渐渐觉得唐诗五言中谁也比不过白居易的《草》。那可是我亲眼见过的情景,烧过荒的梯田上到处灰烬,余烟还在袅袅升起时,却已有强劲的绿芽绽放在我们这群衣衫褴褛的少年人面前,不由你不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渐渐明白,唐诗原来是这样一种东西,仿佛千百年前已经有人预知了你今天的命运和处境,而来和你分享感慨和希望。不管在何年龄,在何心情,在何方何地,和谁相处,你终有一刻会迎头撞进一句唐诗之中,让你痴迷,让你融化。
因为唐的繁华与离乱,乐观与豪放,奇幻与梦想,中国人的一切经验和信息都藏在唐诗里——听孟浩然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听刘禹锡唱: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听李商隐唱:“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就这样,唐诗的精神哺育了我。在迷离奇幻、光芒四射的诗句中,我找到了新的活法。
我没想到,几十年后我有机会拍摄有关唐代的影片《妖猫传》。这是为了少年记忆的不了情,还是为了证明文化昌明的时代才是伟大的时代?我并不知道。
我只是想让唐诗中的故事,引我们梦回大唐。
“读那本书那年” 是新世相的声音栏目。我们请演员、音乐人、艺术家、作家,讲念念不忘的那本书,以及那些年他们遭遇的曲折和温情。
彩蛋:
陈凯歌给我们读了四首唐诗,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李商隐的《无题》。去微信公众号回复陈凯歌直接阅读原文,文尾领取就能听到。
唐诗的语句含蓄精炼,越是短,越难读出味道。听完陈凯歌的朗诵,你会从中找到自己的故事。
读后思考:
你最喜欢的那首诗背后,有你的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