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乡下娃到坐拥六家连锁书店的老板背后的心酸之路(上)
刚见到这位老板的时候,他留着长长的胡须,头发顺着耳朵长下来,唯一让人遗憾的是他走路一瘸一拐,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评价,一看便知是很有文化的智者。
机缘巧合之下,我成了他的员工。记得去应聘的那天,他问我为什么选择书店,我很坚定的说自己喜欢读书。
然后他送我了我两本杂志书,说是有他写的两篇文章,我很客气地道了谢。因为时间原因我一直没有去翻阅。
不善言辞的我,除了应聘那天后。并没有跟他有过多的语言交流。只是一直用心记着书架上那些书名跟作者。
直到前几天看了他的文章后,仿佛是走了一遍他经历的人生。那种背后的心酸让人忍不住流泪,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在一个古老落后的山村里,迎接了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在孩子周岁这天,举行了“抓岁”的仪式。就是摆一些玩具,然后让孩子自己去挑选。结果这个孩子拿了一本《毛主席语录》就离开了,这个孩子也就是我,父母以为我以后是靠读书吃饭的,没想到却成了名副其实的“书贩子”。
由于我出生时先天不足,所以经常与病魔作斗争。那个时候,因为医疗技术不发达,我却因一个赤脚医生的失误,导致终身的右腿残疾。但话说回来,如果当初没有那位医生,哪有我后来的人生。
上学的时候,别的同学要参加劳动,只有我可以安心坐在教室看书。这也让我养成了从小看书的好习惯,可看到别人得“三好学生”奖时,我只能得优秀奖。心里还是有些酸酸的感觉。
师范毕业的我,以为自己真的可以靠读书就可以吃饭。于是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书中,本想按照预订的轨迹去做一名老师,却成了一家公司的职员。但还是利用空闲时间,大量阅读,有时候囊中羞涩,但对于买书籍却丝毫不吝啬。
可好久不长,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时,我所在的公司就倒闭了,本以为念书时欠下的一万多高利贷可以慢慢还时,瞬间却变成泡沫。而对于一个农村小伙走进城市来说,无论是重新找铁饭碗还是创业都是天方夜谭。
精神恍惚的我,面对如此打击。漫无目地的游走在街道上,看着来来往往讨生计的人们,各个门市进进出出的顾客。实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活。
直到觉得如果再不做点什么去维持生计,连地摊上五毛钱一碗羊杂碎都吃不起。终于真的连一碗杂碎都喝不起时,我只能呆呆坐在宿舍里抹眼泪,尽管当时很饿,却连一点食欲都没有。我甚至开始想:能不能也摆个地摊卖羊杂碎吧。
转悠了一圈后,想给自己找个摊位。突然又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新华书店,不由自主的走了进去。听到营业员们议论对面的书店跟书摊如何赚钱。便走近书店,发现顾客盈门。感慨甚至充满了羡慕嫉妒。
羊杂碎项目由于想法单纯,经验不足,只能放弃。当我再次骑着自行车寻求工作时,一家店的装修吸引了我,从这家的装修来看,可能会开家书店,出于好奇心我走了进去。果不其然书架已经做好,还没有摆上图书。
老板说是打算跟朋友合租开家书店,可朋友后来不想做了。自己不了解图书,更不懂该怎样经营,书店反倒让他成了负担。
我一听大喜,接着却又紧锁眉头。身无分文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我把想法告诉了这位老板时,他很同情我的状况,并以优厚的条件合作。
经过艰难的转借跟贷款,我拿到了人生第一笔由自己支配的金钱:三千元。当我把这笔钱转化成书店的时候,心里诚惶诚恐却又踌躇满志。新账加旧账,仿佛当时冒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意志死撑。
从一个乡下娃到坐拥六家连锁书店的老板背后的心酸之路(上)随着一串鞭炮声响后,星明楼书店正式开业了,因为资金的欠缺及对这个行业的无知,顶多能算个书摊。为了能够充实书店,不惜将自己看过的书也拿来充架。这让我在图书生涯中迎来了第一批顾客,经过我跟弟弟一天的努力,迎来了将近两百块的营业额让我们喜不胜收。
回家吃饭的时候,我们想记住这个特别的日子,结果才发现:这一天是我二十八岁生日。事业跟人生融为一体,从此每年的生日也就成了开业纪念日。
由于当时陕西的民营图书零售和民营批销都属于刚刚起步,而我对经营也属于自身爱好零基础。因此经过朋友介绍帮忙,总算开启了迈出经营的第一步。
由于自身经济欠缺及初入图书行业的起步。为了能够不被淘汰,我给自己订制的经营理念是:少赚多跑,诚信经营。为了拉回头客,我广泛听取顾客意见及建议,用最快的速度及最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
由于交通落后,榆林到西安六百多公里路程。为了节省时间跟住店费,一个月我往返西安四趟经历,成了司机的常客。
一次由于排队等货赶到车站时,班车已出大门。努力追赶上司机时,他说实在是太满了。可我给顾客订好的书答应第二天必须要送给别人。
经过再三恳求,司机将我的货装好,并对我说只能在通道里坐一个加水桶回去。尽管加了海绵垫,但因山路崎岖,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回来时已是精疲力尽,当把书交给顾客时却是如释重负。
人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只要你想达到某种目标、只要你愿意努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我那九十多斤的体重还伴有残疾的身体,抗得起一百多斤的胶纸袋,也能爬的上包车的行李架,为了节省那少的可怜的一点点钱,整整三年多的时间里,我抗过的编织袋跟书包也是不计其数。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将自己所欠的新帐旧帐还清后,开始了旧书的收购跟兑换业务。两年多的旧书收购虽没带给我多少利益,但让我认识了许多爱书人士,我满足了拥有大批图书的心愿。
我终于有能力把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接到城里居住,虽然事业上帮不了什么忙,但父母生活在自己身边总有一种靠山的感觉。放暑假后,农村教书五六年的二弟来看父母。
他看着我这些年艰难的走过来,想体验下其中的滋味,就跟我一起去西安图书批发市场,不仅可以帮我的忙,也可以长长见识。没想到这一去他说啥也不去教书了,非得要跟着我做图书。
为了避免竞争压力太大,我选择在我们县城里校门口营业。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把书店经营的顺风顺水,二弟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跟人身乐趣。
经过我六年的努力,终于在这年春天。在新华书店的对面租了一间几十平米的铺面。经过精心装修跟各界朋友策划,我的新店将按照我理想布局,除了教辅类的图书外。并将成人化图书展现给新老客户。而明星楼前的旧店,彻底成了古旧图书。因自身能力有限,我把不上班二姐跟二姐夫拉来做古旧书主人。
做图书不光满足了我对金钱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我精神世界中对图书的热爱。所以才将自己的一生捆绑在图书这辆站车上。若干年后想想自己的这些想法,有点像法国作家福楼拜在《书痴》中对一位书店老板的总结性点评:他曾是一名僧侣,但是为了书,他放弃了上帝。
图书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跟规模扩张时期,全国新华书店系统也在走进连锁模式,全国各地的规模化书城冒出了很多。在全国各地的图书批发市场参观和学习中,我深深感到规模效应的巨大。我在思考如何做一个综合规模大点的图书综合体。
于是我在星明楼隔壁看中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层建筑,面积有三百多平米,可是租金的高昂加上营业面积所需的巨大投入以及自己对大卖场的经验缺乏,使我感到经营风险很大,只能暂时放弃。
这年临近夏秋之交,在钟楼北一百米左右,有三间铺面入了我的视野。经过谈判很顺利地拿到合同。虽然只有一百来平米,但我当时看来已是很大的空间,为了做好真正的图书综合体,我又专门去了西安,北京,深圳考察学习。已便将这个综合体能运营成理想化的书店。
从开始签订租赁合同时,我就开始思考书店的命名,但想了很多还是不满意。一次跟文人朋友一起吃饭时,跟几个朋友调侃的话语中就把名字命了出来,现在榆林正在“地改市”,你也干脆来个“店改市”,过去都叫书店,现在超市不是很时尚吗?
将书店换成图书超市不是很大气?要大气就选个大气的品牌,既容易被大家记住,又可以贴着品牌知名度,便于宣传。经过我的深思熟虑后,还是觉得“读者图书超市”这个名字不错,显得更亲近顾客。
在榆林三十多位文化界的朋友见证下,读者图书超市正式开业,开业仪式上有市文化局,区文化局,电视台,供货商,出版社的一百多朋友,共同见证读者图书超市隆重而热烈的庆典。
我走了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经营图书的坎坎坷坷,也见证了榆林图书的兴衰。全新的读者图书超市盛大开业,标志着我图书经营的一个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