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目标管理法前四章内容学习分享
目标管理法建立在人性Y理论(性本善理论)基础上,适用的条件:员工素质较高,自驱性动机强,可自主管理,自生长。解决的是杨三角理论中愿不愿意的问题,有自己参与制定的目标在前面做牵引,激活了个体“要完成要解决要达标”的欲望。
从小就被各种目标倒逼,考试要考第几名,尽快把自己嫁掉,年初常立的FLAG(减肥、锻炼身体等).....年底回首,完成的那些与未完成的那些,主要区别在于以下3点:1、未完成的目标基本都是那些很笼统,不细化的目标,比如去年我定的“我要减肥”这个目标,不仅不好操作,落地过程中还因为自我效能感不足,干着干着自己放弃了。到年底翻开年初的FLAG,啊哦,年初竟然还有这个目标,好尴尬!如果改成“每月减掉三斤肉”就比较细化具体了;再在行动计划中明确每周有1天实行轻断食,每2天晚饭吃一顿主食,今年减肥的目标就有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2、很概念化理论化,未把目标进行可落地执行的转化,比如“我要好好学习自我成长”这个目标,这只是一个态度类口号,要定成目标,后期就会改为“本月读完《高效能家庭》1本书,并输出思维导图,结合目前公司绩效管理制度输出学习思考借鉴点”,这样就不会出现学了一堆,但短期内学习效果无法转化衡量的问题;3、流程化也是提高目标实现的一个基础保障。主要是目标在分解过程中可能存在“战略稀释”,如果从流程出发,就能确保目标中被分解的各项任务项都有人去关注去跟踪。
目标不宜远超系统能力,宜小踏步前进,不宜搞大跃进。去年我个人收入才不到十万,今年要想为家庭贡献20万,我只能去抢钱,要不就还是慢慢来,这个目标就只是一个目标而已,我会用脚投票,不再关注对家庭的财务贡献值,而转向其他方面;年底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算一个各张银行卡上的求和,哦,离目标还差6万元,大家一分析,是平时外出吃饭太多了,还是那笔基金该赎回没赎回等原因,一交流,马上就清楚了下一年的方向,这就是关于目标的反馈度。
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的原则,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先做专业职业化,合理化建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人人天天都在提建议,搞得目标执行无一个长期性,带来全是短视的后果。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减少机会成本,都有这个认知,但真正要认识到做到,就需要魄力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