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鉴今(十八)初论商纣王:纵有雄才大略,也难力挽狂澜
商纣王是继商朝武丁之后,又一位武功极盛的君主,也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
数千年来,商纣王一直被盖以“昏君”“暴君”的帽子,遭受的口诛笔伐数不胜数;但是数千年来,也有许多人不遗余力地为商纣王翻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孔子的大弟子子贡、顾炎武、郭沫若等人。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逐条分析,一层一层揭开被历史的尘埃掩盖住的真相。
一、商纣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也就是说,纣王的资质是很好的,天生聪敏,力气大,可以徒手与猛兽格斗。
优秀的先天条件,造就了商纣王心高气傲的性格,也造就了其强硬的执政风格。
商纣王在位期间,发动了多次战争,其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是与东夷的战争,纣王与东夷的战争前后进行了十余年,并且最终击败了东夷部落。
二、商纣王时期的国家形势如何?
严格来说,整个商朝,除了商汤把国家治理的很好之外,大多数时候商内部是混乱的。早商时期,围绕着对王位继承权的争夺而爆发的“九世之乱”,严重耗费了商的实力;虽然后来经过盘庚迁殷,这种紧张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是从盘庚执政时“多用旧臣”这一点来看,盘庚时期大臣贵族们的势力已经开始壮大,但是还没壮大到可以威胁王权的地步;在武丁时期,武丁“托梦”选用傅说及其他一些出身低贱的人做官,从侧面反映出商王对大臣贵族势力的忌惮与打压,但是强大如武丁,也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导致到了商纣的时代,商纣王面临的对手要比祖先们强大得多。
三、商纣王内部的障碍与压力主要来自于两大集团:
一个是势力强大的旧贵族集团。
纣王的父亲是帝乙,当时的王位继承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庶长子微子启,一个是嫡子受德(商纣王),而帝乙最终把帝位传给了商纣,这就导致了长子微子启的极度不满,朝廷内部随即也分为两派,微子启与其支持者不断造谣重伤商纣,甚至还发生过行刺纣王的事情。
另一个内部敌人,则来源于神职人员。
商朝是一个神权政治色彩即为浓重的王朝,在商朝初期,参与立国的伊尹就是一个集政权与神权于一身的代表人物,甚至商汤死后,伊尹的神权是高于王权的。但是经过历代商王的奋斗,到了商纣的时候,王权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但是失败的神职人员们并不甘心,他们利用大众们对神的迷信,造谣重伤商纣王。
其实这两大集团,单独来说都无法与商纣王对抗,也许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现实问题,于是,他们联合了。
面对如此强大的反对势力,商纣王则以强硬回击。
纣王为了打击微子启在朝廷中的势力,重用外来人才费仲,并且把军队交给同样是外来人才的飞廉、恶来统领,微子启抵挡不住纣王强硬的打压与排挤,最后决定出卖自己的祖国,投靠了周国。
而对于一众神职人员,商纣王的做法则干净利落——杀。
也许最后,商纣王为了打压敌对集团做的有点过了,同为旧贵族的比干去摘星楼向商纣王劝谏,商纣王则在盛怒之下,杀掉了比干。
虽然后来的历史上,对微子启、胶鬲等人的记载都是弃暗投明的赞誉,但是在竹书纪年中,却写着“微子启,胶鬲与周盟”,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身为商王之兄、先王之子的微子启在帝国最危急的时候选择了投靠敌人,这就是赤裸裸的背叛,也足见商纣王手段之强硬。相比于“圣人微子启”投靠周人,纣王自焚与鹿台,则显得有尊严的多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