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今晨阅读了《非暴力沟通》小片段拆文
【原文】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
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有一次,我应邀调解南加州的一些农场主与工人的冲突。这些工人是外国移民,他们与农场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争吵不断升级。会谈一开始,我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一位农场工人喊道:“他们是种族主义者!”而一位农场主嚷道:“他们不尊重法律和秩序!”很明
显,他们都在指责对方,而没有表达自己的需要。
还有一次,为了增进信任,一些以色列人和一些巴勒斯坦人走到了一起。在会谈开始时,我问了同样的问题:“你们现在需要什么?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然而,一位巴勒斯坦人接着就说道:“你们的所作所为和纳粹一样!”这当然很难得到以色列人友善的回应。
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妇女立即站起来驳斥他:“胡说八道!”他们来这里本来是为了改善关系,可是,他们的对话只是使关系变得更糟。发生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因为双方都习惯于指责对方。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这位妇女想表达她的需要和请求,她也许会说:“我希望素要的长成康健命生:要需通沟力暴非我们能互相尊重。你刚才评论我们的行为方式,我想请你谈谈,你的评论针对的是怎样的行为?”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渴望得到理解,未满足需要。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
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以下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自由选择
庆祝
言行一致
滋养身体
玩耍
情意相通
相互依存
【A1: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这句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让我想起了往事。
我和老公裸婚,婚后计划要孩子、供房子……
第二年大娃出生了,为了方便公婆照顾小孩,还是挤在小两房的其中一个小房间里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了几年,这期间我和老公争吵过很多次:说房子小很不方便生话,说与公婆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说教育孩子的理念也不一样,说为什么还不买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
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小两房确实是太小了,也住不下。为了给俩个娃养成好习惯,拥有自己的独立房间,互不干扰的休息、学习等……,于是我就强烈建议先租房子过渡,说出了我的想要和感受。
【A2: 我的应用(目标+行动)】
在生活中,和老公、孩子们的沟通时,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同时也随时觉察老公和孩子们的需求,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交流。
Hi,我是子匠,一枚喜欢阅读写作の设计师,喜欢阅读,护肤、美图、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