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视界029|朱先生的愤怒:砥柱人间是此峰
一起来,学《论语》!
论语新视界029|朱先生的愤怒:砥柱人间是此峰朱先生唯一一次南巡讲学,却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到南方后,同仁们先不提讲学之事,接连几天游山玩水,——整日吃酒游玩的生活,使他多年来形成的早读午习的生活习惯完全被打乱;厮混熟悉之后,不恭和戏谑的玩笑滋生不穷,他们不约而同把开心的目标集中到他的服饰和口语上:出自贤妻之手的一身布衣,使他们觉得式样古笨得可笑;秦地浑重的口语与南方轻俏的声调无异于异族语言,往往也被他们讪笑取乐。
论语新视界029|朱先生的愤怒:砥柱人间是此峰朱先生渐渐不悦他们的轻浮。一天晚宴之后,他们竟领他进了一座烟花楼。当朱先生意识到这是一个什么去处时,怒不可遏,拂袖而去,对邀他南行讲学的朋友大发雷霆:“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感。当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吾等责无旁贷,本应著书立论,大声疾呼,以正世风。竟然是白日里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夜间寻花问柳,梦死醉生……”“君子慎独。此乃学人修身之基本。表里不一,岂能正人正世!何来如此荒唐揣测?!”当朱先生抹不开面子讲了一回学,一些轻浮子弟窃窃讥笑他的发音而无心听讲时,他更加懊恼,慨然叹曰:南国多才子,南国没学问。
这是小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的一段经历,也是那个时代北儒和南儒的真实写照。
论语新视界029|朱先生的愤怒:砥柱人间是此峰中华民族起源于北方,中华文化也以北方文化为正宗。至东周末期,以孔子为代表,上承周朝礼制,创立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有两个重要概念,即“仁”和“智”,都是孔子看重的,但对于如何为“仁”如何为“智”,孔子给出了不同的多选的答案。比如,孔子认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6.22)孔子还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6.23)
“山”和“水”是古代先哲意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孔子“知者乐水”的判断是不是出于对老子的印象不得而知,老子是主张“上善若水”的。与老子一样出身北方的孔子,是更重仁的,而仁也是其学说的核心。智只是实现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仁者乐山。孔子喜山,喜欢山的厚重,他“登东山(蒙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对水的感情,大概也只有在川上“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乘桴浮于海”的无奈,以及偶尔可以想想的“浴乎沂”。
东山、泰山的厚重,成就了孔子及其学说。
北方永远是决定中华沉浮之地,所谓逐鹿中原而定鼎天下。北方以山地较多而少水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北方人的厚重性格。宋南渡后,北方的文化与科技传到南方,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于是开启了南方经济繁荣,以至于今,而这种状况亦将在不久的将来而改变。南方的优渥的自然条件,又给人以随性,于是便轻浮。宋明理学大概便如此。儒生尚且如此,何况非儒?
而朱先生对这些朋友的愤怒,朱先生的前辈张载是否与那时的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一样,不得而知。但张先生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话应当时时在朱先生的心中荡漾。
这让朱先生不爽。
于是,朱先生憋着一肚子败兴气儿回到关中,一气登上华山顶峰,那一口气才吁将出来。这才叫山哪!随即吟出一首《七绝》来:踏破白云万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
论语新视界029|朱先生的愤怒:砥柱人间是此峰朱先生大概是文学作品中最后的大儒,而其原型也亦如此吧。这个大儒去世后的世界,《白鹿原》或多或少地作了些交待。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2·13)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答案很简单:想好了就去做,做完了再跟人家说。不做就别说大话。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点击下方“赞赏支持”和“关注”,关注并阅读连载《论语新视界》。
感谢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