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64】赵县柏林禅寺札记
1
庭前柏树子
柏林禅寺因寺中柏树森森遮天蔽日而得名。而让世人皆晓“庭前柏树子”的是名震寰宇的赵州禅师。
柏林禅寺位于赵县东南,与赵州桥遥遥相望。汉献帝建安年间,柏林禅寺就矗立在这里,这一立可就是1800年,其间天灾人祸,风霜雨雪,王朝更迭,毁毁修修,柏林禅寺岿然不动。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呢?疑惑之下,我定要去一看究竟。
端午佳节,我迈步跨入柏林禅寺寺院山门。山门,也称“三门”,即: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这里供奉的是韦陀菩萨。山门东西两侧各有一棵千年古柏郁郁森森,据说是唐柏。这应该就是赵州禅师说的“庭前柏树子”吧——
学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呢?”赵州禅师抬头,仰望着风中摇曳的古柏,回答道;“庭前柏树子。”
赵州禅师,也就是从谂(shěn)禅师。在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已经80岁高龄的他来到了柏林禅寺,历经苦难的大师不知是不是为这庭前柏树所吸引,从此就安然住到这里,潜心传禅40年,“赵州门风”由此而来。
过了山门,韦陀殿左边,隔着郁郁柏树,是元代建成的赵州禅师塔。塔高33米,八角七层,装饰繁丽,造艺精致,高耸入云,就像是一尊默立的古佛静静看着游客来来往往。
这塔内有赵州禅师的舍利吗?赵州禅师说:“好事不如无事。”
赵州塔是赵州禅师永不凋零的思想之树,有舍利也罢,无舍利也罢,信众不问,信即可。塔下,约十数位信众绕塔顺时针低头视地而行,不旁视,不交谈,口内念念有词,声音如同天籁婉转深远——我连忙放轻步子,不敢惊扰信仰。
走过竹影婆娑的小径,一连观赏了普光明殿,钟鼓楼,观音殿,无门关,万佛楼,处处飞檐彩绘,气派非凡,雄伟壮观。更有香客手持香水百合奉献给观世音菩萨;仙风道骨的僧人一袭灰色佛衣飘然而过,让人恍惚间以为自己误入仙境,一脱凡俗。
2
吃茶去
赵州禅师问一个僧人;“你以前来过这里么?”僧人说:“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他又问另一个僧人同样的问题,僧人说:“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院主听后问道:“为什么来过要吃茶去,没有来过的也要吃茶去呢?”赵州禅师大喝一声“院主!”,院主答应,赵州禅师接着说道;“吃茶去。”
静静地坐在万佛殿前的长廊里,已经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风很强猛,使得柏树枝子摇来摇去,却见树上有麻雀顾盼自雄,随风上下,叫出一种欢喜的“叽喳”声。
我忽然觉得柏树枝上的麻雀是何其的“定”啊!
“定”是平衡与安顿。就是不管外在环境有多少波动,都可以把心专止于“安定”的情况,就像那只小麻雀在风中的摇摆的柏树枝上开心的唱歌。
我是何等羡慕那行走在禅寺的衣带飘飘的僧侣们,他们有着避风的禅寺,心自然是“定”的。而我却只能行走于世俗,有风吹,有柏树枝子摇摇晃晃,如何能“定”?
“吃茶去!”
仿佛听到赵州禅师的断喝,我看到了小麻雀的“定”,不管风有多大,柏树枝子摇摇晃晃,我有多渺小。心定了,一切都定了。欢快的歌声叽叽喳喳响彻林中。修心只在生活中、工作中、小事中——
从此时此刻,此地此人开始。
3
石塔
留恋许久,方才出寺,却见不远处有一个十字路口,当街立着一个汉白玉经幢。司机告诉我说: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经幢为开元寺的建筑物,后来开元寺没有了,只留下了经幢。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文,故称“陀罗尼经幢”。
不知道当年盛极一时的开元寺知道了最后剩下的竟是一个石塔,会怎么说?
荣辱兴衰,沧海桑田,盛世末世,毁毁修修——是智者的思想之树撑起了千年矗立的柏林禅寺。即便是寺庙不再,经书不存——“吃茶去——”“庭前柏树子。”“好事不如无事。”依旧指点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