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解读

扩大内需 | 2022.11.9-8 新闻联播精读

2022-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芥子观须弥

1 第一条新闻

11.8: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指出:军委联指中心是实施战略指挥的重要支撑,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11.9:向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强调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 时长最长的新闻

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3 与 产业/资本/政策 有关内容

3.1 多项中央财政预算资金提前下达

近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倾斜,帮助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守牢底线。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2023年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占比力争达到60%。

此外,财政部还提前下达2023年财政水利相关资金941亿元,较2022年提前下达金额增加44亿元,为支持地方提前谋划实施2023年水利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有效投资提供了有力保障。

紧接着下一条新闻就报道了“各地正在着力加快推进灌区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3.2 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

10月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PPI由上月上涨0.9%转为下降1.3%。

3.3 亚太18个国家和地区将携手推动能源转型

2022亚太电协CEO会议9日在海南海口召开。亚太地区18个国家和地区将加强国际合作,深化能源互联互通,联合制定绿色电力走廊框架,进一步推动能源转型,确保到本世纪中叶,亚太地区可再生能源占比达三分之二以上。

4 今日随笔

鹤总前几天在人日上发了篇《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文章的题目来源于10月会议报告。

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不是新话题,供需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我们的政策无非是在两头之间倒腾。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08年经济危机后,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不可避免产生产能过剩、债务累积、成本上升等问题,2015年以来,宏观经济矛盾由“总需求不足”转向“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到供给侧。

扩大内需的背景:

国际方面,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主要发达经济体大幅调整宏观政策,国际需求可能进一步波动收缩。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布局正在发生广泛深刻调整,能源资源等供应稳定性下降,全球经济原有供需循环受到干扰甚至被阻断,特别是有些国家想试图通过脱钩断链、打压企业等方式极限施压。

国内方面,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些领域风险因素上升,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土地等传统优势弱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受到制约。

在以上背景下,他说了未来5年的7个主要任务:

(1)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国内循环主要就是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2)着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做好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预期管理,提高宏观政策透明度、公信力和专业化水平,努力走在市场曲线前面,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3)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力。

(4)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主要是要搞教育(核心)科技人才/人口(生育政策)

以及针对金融结构性重组迫切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5)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特别是要补齐基础软件、核心硬件、基础原材料等突出短板。

(6)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房地产: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7)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

抓住主要风险点加大流动性注入和预期管理,处理好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

扩大内需这事吧,杨伟民之前文章也专门讨论过,重点就是扩大居民消费,而不是政府消费和投资需求,居民消费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当时提到的房地产方向任务和鹤总基本上是一致的,房地产政策应该是不会走过去老路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