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后还是无力上台阶?只因漏掉了它!
在老年人群中膝骨关节疾病与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并称为四大老年病。据统计有80%的骨性关节病发生在55-65岁老年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呈日益增高的趋势。虽然这类疾病不会立即危及生命,但是其疼痛程度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为了解决这一大问题,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已趋于大众化,手术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
然而,单单完成膝关节置换手术并不代表病痛的迎刃而解,更不代表患者具备了正常行走的能力。我们遇到许多患者在完成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依然被膝盖问题所困扰。术后患者经常有这样的疑问“术后好久了,为什么还是没法上下台阶?”,也有人抱怨“腿一直没劲,走一会就累了”——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
误区:伤筋动骨需要一百天静养?
对于中国人而言,“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句话,绝对是深入人心。其实所谓的“静养”是很有学问的,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带来后续更多的问题。很多手术后的朋友们,为了让自己恢复的“更快更好”,除了上厕所外,全天候老老实实躺在床上静养。结果,细心的人很快就发现,怎么大腿变“苗条”了?
朋友们,这不是减脂,这是赤裸裸的“减肌”!
只要下肢处于无负重的状态下,并且没有做针对性的训练,肌肉纤维就开始流失。很快一周后,就能从肉眼上察觉肌肉变小变松弛了,这便是萎缩的开始,在专业领域称之为“废用性肌萎缩”。
当膝关节出现疾病时,废用性肌萎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在股四头肌上。股四头肌位于大概大腿前面的肌肉,是人体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肌群之一,是我们走路、上下楼梯、蹲起等动作时的主要力量来源。该肌肉一旦萎缩,将使膝关节失去保护,变得不稳定,不仅可使症状加重,还不利于膝关节的康复。所以必须通过康复训练使股四头肌肌力加强,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疼痛,提早康复。
研究显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进行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之前普遍存在有20%的股四头肌肌力缺陷的症状。即使手术后立即进行基本的标准化康复疗程,但在术后一年内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可以达到40%。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表示股四头肌的缺陷也与步行速度的减缓和爬梯能力的下降紧密相连。
现在我们意识到了平躺静养带来的肌肉萎缩问题。但是手术后,伤口刚刚愈合伴随疼痛,无法自己进行大重量的力量或者负重训练。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肌肉含量呢?
正确的康复“姿势”: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股四头肌肌力不足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以引起肌肉收缩的方法。NMES引起的运动神经冲动与主动运动中由大脑发出至运动神经的冲动是一致的,因此其发展肌肉的效果与运动类似。研究员将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与术后康复的传统肌力训练融合在一起,结果表明接受了神经电刺激的患者比传统力量训练的患者步行速度要快,并且降低肌肉力矩带来的劣势。
2017年2月,根据JOSPT在一研究报告中显示,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48小时后开始接受传统力量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相结合的康复疗程。研究者针对手术肢与健康肢的股四头肌的肌力和肌肉纤维激活程度,进行了3周、6周和12周的跟踪。结果证明12周后患肢的股四头肌激活程度从72.9%增强到93.5%。患肢肌力比术前增强了56%,甚至超过健康肢的肌力。
可见,电刺激能有效保持甚至提高肌肉力量。那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 电刺激模式的基本原则:唤醒机制
神经肌肉电刺激会有选择性的首先募集快肌纤维。快肌纤维是废用性肌萎缩中首先流失的肌肉组织。因此神经肌肉电刺激提供必要的神经驱动去刺激股四头肌,从而抑制废用性肌萎缩带来的负面影响。据2005年美国《运动与锻炼中医学和科学》学术期刊数据统计,神经肌肉电刺激能增加27%的肌肉力量。
· 减少术后肿胀对股四头肌肌力的抑制作用
临床上也证实了术后运用在股四头肌上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具有抽送(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率,减少组织肿胀。
· 提高最大摄氧量,减少血液中乳酸含量
对于体弱者来说,手术后结合普通力量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减少运动对心血管的压力,降低运动中产生的乳酸的堆积。运动结束后对于电刺激的运动还能有效的缓解肌肉酸痛与紧张。
说到这儿,肯定很多朋友就会关心什么样的人群能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周期、治疗强度、有哪些禁忌或副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参数都是需要专业的物理治疗师通过严格标准去控制的。有我们中康美复专业人士做后盾,你们都不用担心了
请记住:神经肌肉电刺激所带来的是:
更快的恢复!
更有效的激活!
更 强 的 力 量!
更 少 的 损 伤 !
更 稳 的 保 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