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百天-功能-生成图片分享-iOS-0517

2017-05-17  本文已影响275人  Aria_zhang

今天我想尝(tou)试(lan)做一个新的产品百天练习。
我将试着分析一个功能,而不是一个完整的app。

于是带来“生成图片分享”功能的练习。

就是下面这种

好奇心日报分享

这样的图片分享模式我是第一次在好奇心日报上看到。非常惊喜,非常喜欢。

后来发现36kr也有了类似的功能:


36氪快讯分享

再说宽点,微信读书应该也能算:

微信读书制作书签

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友情!

今日用纸笔简单画了一下原型:

我画的低保真原型

接下来是我的思考。

提问:相对于复制文字/链接分享,这种新的分享模式有什么地方吸引用户?

(以下文字中讨论的分享场景不包括“不转不是中国人”/分享获得某些优惠/分享集赞等行为)

1 用户为什么要分享?

分享动作实际上是用户为自我appeal所做的努力——表明立场,划阶级,站队,甚至自贴标签… 用户的每一次分享都在组成ta的形象与人格。

2 用户实际上想传达什么?

传达自己的态度

现在一篇文章至少也有千字,而带有不少案例(见咪蒙等情感鸡汤号)和很多数据(如科普文章)的占大多数。

然而对于用户而言,一篇文章让他们有了转发的欲望,有时只是对其中的某段话或文章结论感到“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这说的就是我or我男票/女票or我的同学A嘛”,他们的转发带有清晰指向的意图的,而剩余的段落并不那么重要。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转发文章,要么复制一段文章里的话,要么自己写一段评论——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分享告诉大家“这是我真正想要讲的”;而只发链接的话,也许别人根本不会打开看,即使打开了,也不一定能“精确制导”。

3 生成图片分享能解决用户需求吗?

显然能。
直戳痛点。

(不禁想起了网易云音乐的分享一段歌词功能)

刚才说了对于用户有什么好处,现在谈谈对app本身有什么好处:

强化产品形象

利于传播和拉新

对于传播者

对于接受者

利于留存

大概就想到这么多,先到此为止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