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方法 学会思考 ---育儿思考
偶然在微信读书上《最好的方法给孩子》,看到别的妈妈在读,忍不住买来看看。碎片时间流畅读完,不由感慨,养孩子不是比辛苦,不是比谁付出更多,讲究的是方法啊。
这本书是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王芳写的,王芳主持的节目要么是调节家庭矛盾,要么就是给单身中老年人找老伴儿,家长里短,一点点琐事扯上好久,怒气、怨气、可怜、和中年人矜持的欢愉氛围有时候隔着屏幕扑面而来。家里老人看的津津有味。佩服这样的主持人能够控制现场气氛,让节目继续平静进行下去。说起来,似乎对王芳也就了解这么多,无论是颜值、主持节目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在大舞台上出现的次数,好像也没到太有名的地步。这样的主持人居然出了一本怎么教育孩子的书,而且还是用“方法论”为主题,让人意外。坦白讲,育儿方法论书市面不少,我翻了好几本,看了记不住不说,觉得离我也比较远。
王芳的这本书语言平实,简单,遇到的问题和焦虑都是我们普通孩子一样的焦虑和困惑。她家婉儿(8岁)上的是公立学校,她没有为孩子在业余时间请来知名教练、知名教育工作者专门来训练孩子某方面特长,让孩子能够上舞台展现各种光芒。她教育孩子时间基本与上班族一样,对孩子期望目标就是健康快乐自信,不需要特别突出,要会沟通,善解人意且懂礼貌,理解人。这简直是所有普通家庭养闺女的目标啊。8岁的婉儿在她书里面就是基本不练琴、没学舞蹈、没学画画,会快板,写字好,古诗词好,活泼自信乐观,懂事孝顺,阅读习惯良好,骑马和游泳拿的出手,英语能够熟练交流、知识面丰富。养成这样姑娘不是苦哈哈每周末都在上培训班。用对方法,学会思考,就会实现。
读下来,对比自己,感慨如下。
其一,妈妈一定不能太焦虑。是的,王芳遇到那么多优秀的人,依然能够调整心态,不逼迫自己孩子,不以母亲的目标要求孩子,真的难得。对比我们日常,遇见海淀牛蛙、西城牛蛙父母、神一样存在的集训队一点都不淡定,成为我们对比模仿,渴望的目标。日常包括午休时,同事之间孩子上的课程对比,时间安排对比,都让我经常处于不能让孩子时间有效利用遗憾中。我还必须将自己的各种焦虑掩藏起来,平心静气地安排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时间。幸亏在孩子四岁的时候看见了这本书,否则家庭矛盾、亲子矛盾还不知道怎么样……
其次,有方法。看到问题先不着急,不唠叨,琢磨可能的问题。里面有一个婉儿二年级数学考试不及格,婉儿不以为然继而恐慌的例子。但是王芳没有责备,而是发现这是10以内的加减乘除没做好,于是拿起一年级到二年级的数学题练习了一个月,就弥补了孩子数学这块的短板。看到这个例子,我立即想到了自己每天晚上带着读牛津树的感觉。时长处于要崩溃状态。孩子兴趣好时候,跟着读,操心玩的时候,嘴巴就呜哩哇啦。前天在读 he put a wok on the box的时候,孩子一直读 in the box。分开读都对,合起来就是错。解释好多遍in和on 的区别也没用,读起来就是变不了。我几乎要爆发的时候,突然想起王芳讲故事的方法。于是编了一个拍在盒子上面嚎叫版的on 疼叫和手放盒子里面被盒盖挤压的in疼叫……反复了两遍她就记住了。想起之前硬性的机械的反复50多遍和讲故事开心的两遍,真有用对方法皆大欢喜的快乐。受到书中启发,买了孩子最喜欢的hello kitty 扑克牌,开始认识数、比比大小,算算10以内的加减法也是趣味多多。准备再大点用用造句,写长句,写作文的方式练练表达。
其三,关于英语的焦虑,相信自己。我现在每天至少10分钟自己先学唱简单的英文歌,从英文歌过度到牛津树的进阶英语。这么大概有一年了,几乎是天天。除会唱几首英文歌外,还没有太明显的效果。看到很多英文规划书中谈到要大量阅读之类的,也有四岁牛蛙可以对话,自然拼读,我也焦虑。一方面不太信任培训班一周几十分钟的教授,另一方面自己有没有时间整天浸泡英语环境中。看了王芳的方法觉得可以借鉴,先让孩子听吧,教育孩子主要还是父母的事,认真对待每一次。相信自己。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信乐观懂得感恩,适当增加压力,有欢乐童年,有游乐场和草地奔跑的时光而不是只有上课的周末。
这本书,值得经常翻翻,平复内心焦躁,反思自己方法和期望。
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