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课程体系感悟之五 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看见自己
学习到这一条,汗都出来了。这条可以说是我最大的问题所在。曾经不是不知道,但如今深入剖析自己,看见真实的自己。
曾经的学习,从来都是越多越好。也许在日复一日的备考之中养成的习惯,从未去论证过对错。直到工作之中,仿佛未曾深耕过。对于所任教的每一堂课,没有一种弄懂之后学透的追求,所以专业成长一直不前。平时的专业阅读也都是停留在知道了的层次,在接下来指导自己工作生活的思考却从来未曾想过。直到有一次暑假培训,孙校长跟我们分享她成长的经历,从一道题,一堂课起,把所知变成所行,一切的知道才会成为价值与意义。那时候对于自己的这个问题也有反思过,也有改进过,但都未曾坚持,更无所谓焐热,切己体察之如此深度。
学习传统文化,一直以来浅尝辄止,正所谓没有学透。读《论语》,那时候跟五年级的学生们读,后来自己也读,往往只是形式上读,不得法,也未曾真正走入孔子与他的学生们的生活情境之中,对于其中圣贤真意的体会更无从谈起。今年跟随教育局组织的“百日论语”活动,虽然也是日日反思,到还未曾化成自己内心的对于自性圆满高度的觉醒,自然学习精进的行为在没有外在的要求下,也就荒废了。那时候因日日读,日日与圣贤相应,虽然时有的赞叹之情、精进之行,但毕竟是没有学透了的。在我看来,经典的学习若不能化成日日之言行,念念之所想,便不能算是学透了的。所以,功夫不到,自然是门外徘徊。几年来,回想竟也都是蹉跎而过,不免慨叹。但也谨遵林格老师的鼓励,人人皆可成圣人。时时生起信心。自勉!
贪多,也是自己的一大弊病。自己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浅薄,需要学习的太多。最明显的也是买书,存资料。曾经的自己在乡下从教,看的书不多,下载的电子书不少,做了一堆又一堆的笔记。如今想来,留下来的真不多。近几年来,喜欢买书。读完了,扔之在侧,甚至好多书束之于高阁,不久在读书中的收获也日渐淡忘。如今想来,这阅读的意义也无从谈起,徒增傲慢了。林格老师说,学习的智慧不在于多,而在于少。少意味着取舍,也意味着权衡。毕竟我们心力有限,圣贤智慧需要用时间去换化,用精力去捂热。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有时候在想,贪多本身映照自己内心的焦躁,茫茫然而手足无措。近些日子来,在群里跟老师学习,与大家学习,感觉到一群人的境界,那是一同追随真正圣贤境界的信念。读林格老师句句点拨,似乎他能切己体察到我内心的疑虑般,也正如老师所言,我们如今遇到的困惑问题,圣贤也都遇到过。如此这般的鼓励,内心平和也坦然很多。面对自己的问题,只是看到后,循着圣贤的目光,一步步照着做,一步步接近他们,一步步走入他们,又一步步抵达他们。
我想学习是有方法论可言的。林格老师说,放下期盼,信而行之,方得证悟。否则,一切的学习都会因不得其法,不得其要而浅尝辄止。这几年来,的确也是在渐渐领悟到其中的深意。如今讯息发达,要学便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追求学少的智慧,学精的方法本身就是一项考验,更别说这无所批判下的日日精进。我想这也许便是古时师傅要求砍柴做饭打扫庭院三年五载后才肯对徒弟有所教导原因,也终是赞叹林格老师写感悟之法。学而不得,其实不是老师的问题,问题在于学生。
越是聪明人越要下笨功夫,笨功夫里藏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深入,这是一份可贵的专注。这份专注带领我们走入学问的至高境界,也走入为学做人成事的大格局之中,笨功夫成就的是一通百通的智慧,本身即可引领一切,成就一切。
一个问题可以坚持十年。君子慎终如始。面对坚持,回想自己坚持过什么,未来可以坚持什么。时间会给一切的耕耘一份收获。无所耕种,无所收获。未来十年,希望在老师的引领,同修的帮助,日日耕耘,一生坚守。勿期勿必,日行脚下,静待花开!
最后两点老师说的真好,为人师者,其实成长的恰是心路。一则是深入的专注,一则是常识的坚守。当我们守着一份纯粹的愿望时,路反而清晰,内心清明。感恩老师的引领!
2020年1月5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