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田野营共同学习

凉山组读书笔记-如何进入田野

2017-12-17  本文已影响14人  pufang

三看《我的凉山兄弟》此书(第一次简体版、第二次繁体版,当然我没有一次是看完的,都看到一半又落下了)。这次因组织,参加完西南田野营第二场参与式发展与民族志学习后,才知道这叫医疗民族志,是的,该看了。这次看书的视角和前二次不同,更客观去看,但也少了不少乐趣,哈哈。

读第一章导论,第三次再看在如何进入田野有新的学习,能感觉到作者在田野中自反性,注重细节过程描述,这之前我真的没有人类学?敏感性。

想起老师上课说的几个进入田野关键点:想清楚研究议题与我生活体验有什么关系,在改变世界之前,先___?;查阅相关文献,没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接洽权威部门;认识当地头人;学习当地语言;从局外人成为自己人;还有就是老师没明说的靠运气,有没有碰到天时地利人和事件。当然在看过程也在想人类学家勇气要有多大,要有多大牺牲,要得耗多少时间和经费在里面安心做。重新看到范文(此书)如何把老师曾说的“你看过文献如何体现在你写的文章里但又不直接写出来|”如何操作,哈哈,我还太嫩了点。

研究问题前需看到问题放进社会发展背景脉络和时下本土经验下,如何在小家庭小人物身上影响和发生关系。也想起老师讲的文化与权力关系,统治者与族人权力差异,零几年描述的权力关系,可怜的现如今ls状况没有太大改变,现代性影响之深已把族人弄的不是生离就是死别。文中作者在描述研究对象问题产生原因时我也时常在想主观性问题,主义理论导向不停转化……读者所属主义理论导向在阅读民族志的时候存在冲突和不同视角?……

知识生产过程,不断赋权于服务对象,民族志写出来让人们看见又再次赋权,让更多人能够理解与改变。一线工作服务中带有研究意识尤为重要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