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不催促,才会更自律

2023-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伫立以思

“快起床,要迟到了!”

“快吃饭,要出门了!”

“快走,要来不及了!”

“快睡,很晚了!”

快快快,越快越好,最好能飞起来。

殊不知,父母反复高频率的催促,只会打乱孩子自我管理的节奏,让孩子失去掌控力,变得依赖大人。

大人只要不催,他就没有意识去做,一切行事全凭父母催促的程度,自律性完全被磨灭。

不仅如此,过度催促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明知不可为偏要这么做。

曾在知乎上一个提问:为什么原本要去做某事被人催了之后就会立刻不想去呢?

为什么原本要去做某事被人催了之后就会立刻不想去呢?

例如完成作业或者家务之类的原本想要去写了结果爸妈一问你怎么还不去写作业就会立刻不想去了呢

很多网友留言说:

“他们越催,我就越不爽,就想晚点儿再去做。”

“因为越催我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想对着干。”

“每次被催就会有一股怒火,有一种压迫感,所以就撂担子不干了。”

“因为被催促就像被控制,别人让做啥就做啥,显得自己很没尊严,所以就要拖着不去做。”

过度的催促,往往适得其反。

父母本希望通过催促,让孩子变得高效自律,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反而养成了拖延的习惯。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

“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

其实不止幼儿阶段,任何阶段的孩子都应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在试错学会自我管理,懂得如何合理安排。

不催促,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不急躁,给孩子一个平和的童年;

不焦虑,让孩子在爱中学习,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自律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