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乐元宵
古诗词里乐元宵
元宵节是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有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历代文人墨客在这个节日里吟诗作赋,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习俗。汉朝张灯一夜,唐代增至三宿。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关于元宵节的佳作中自然不乏对这一习俗的吟咏。
隋炀帝杨广著有《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此诗极力渲染当时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形象的写出节日的灯火辉煌,也将宫廷生活的奢华盛况强力表现了出来。诗曰:
法轮天下转,梵语天上来。
灯楼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
幡动黄金池,钟发琉璃台。
元宵佳节之际,设灯于通衢以便观赏,隋炀帝登南楼而眺,咏出了这首诗。
新正元旦之后,人们忙着拜节、贺年,虽然新衣美食,娱乐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元宵节则将这种沉闷的气氛打破,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 唐朝诗人们也纷纷应景吟诗。如卢照邻作《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晨。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十五夜观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元宵灯会图。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读之使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灯海之中。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朝崔液的《上元夜》,形象的写出元宵节人们通宵达旦闹花灯的热闹场面,也写出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寥寥几句,道出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繁花似锦的元宵节京城夜景。
宋代以后,元宵节的热闹繁华更是盛况空前,人们不但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而且尽情歌舞游戏。
更为浪漫的是,正月十五夜,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大地上,给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青年男女往往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较为自由地相互表达爱慕之意,使元宵节具有了情人节的功能。
不少文人对此有描写,北宋文豪欧阳修就曾于元宵写下凄婉感人的爱情诗词,给我们讲述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表现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无限哀伤。《春查子·元夕》:
去年元宵夜,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此词先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道出今年元夜景色依旧,恋人不复的相思和怅惘。今昔情景之间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月与灯依旧”,却是“再不见去年人”,当真使人心生悲伤,几乎要跟着作者“泪满春衫袖”了。
美好的爱情总是令人向往,时至明朝,宵禁制度的盛行,让人们对金吾不禁的元宵夜期待不已。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出自唐代苏味道所作《正月十五夜》。该诗也是写元宵节俗,尽言辉煌华丽,渲染了极其热闹的节日气氛。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此情此景,确是盛世之况,令人神往。)
元宵夜金吾不禁,正是追寻爱情、纵情享乐的好时刻,明代大家唐寅,众人心中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也不甘寂寞,挥笔而作《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唐寅的《元宵》意境优美感人。在美好的夜晚,如果只有灿烂花灯而没有皎洁的明月,实在不能让人尽情欢畅;如果只有皎洁的明月而没有灿烂的花灯,也不能算作真正的春光。
正月十五的月总是特别迷人,在众多诗词中都有描绘。如果说月是元夕一个代表,一种寄托,就更该细细品读清代纳兰性德所著的《清平乐·上元月蚀》。
纳兰先生在词中全用白描,写了月蚀的全过程及其不同的景象。借景语铺叙,语直而能深曲,真情弥满,委婉动人。带我们进入了那个朦胧梦幻的美妙元夜。
瑶华映阙,
烘散蓂墀雪。
比拟寻常清景别,
第一团圆时节。
影蛾忽泛初弦,
分辉借与宫莲。
七宝修成合璧,
重轮岁岁中天。
《上元月蚀》上片前一句描绘了月全蚀时所见的景象,后二句赞美其景象不比寻常,即更富朦胧感、梦幻感。下片写月出蚀之情景;前二句写月蚀渐出呈现“初弦’夕之景,后二句写蚀出复圆。短短八句白描,就将月蚀之景写的淋漓尽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轮美奂元夜月景。
元宵是宋朝极其重要的节日,尤超盛唐。继欧阳修之后,苏轼及南宋辛弃疾两大豪杰亦都著有元宵题材的词,借写元夕,表达心情,抒发胸臆。
苏轼的《蝶恋花 密州上元》描写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全词如下:
灯火钱塘三五月,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账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夜云垂野。
初读此诗,一股苍凉寂寞之感积闷于胸。不禁跟随着作者叹呼“人老也”。同在异乡的我也倍加思亲。昏昏雪夜似乎显得越发凄惨。多次咀嚼心境又骤然开阔,一股新希望在心中燃起,确是“有境界”之作。
辛弃疾所著《青玉案 元夕》,流传千古,构思精妙,婉丽精致,读之余味无穷。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风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我每读到蓦然回首,都是悲从中来。城中火树银花,绚丽多姿。众女笑语盈盈,独那人,孤立在灯火阑珊处。此巧妙至极的反衬,让人心生悲切,愤慨惆怅随之涌出。词有寄托,是谓知己。
元宵之夜吃汤圆或者吃元宵,寓意甜蜜团圆如意。清代的文学家李调元在《元宵》诗中描写道:“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格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夜里,人已散去,可是那卖元宵的小贩还在叫卖“汤圆”。可见吃汤圆之习俗深入人心。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符曾在《上元竹枝词》中写道元宵美味: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这样做出的元宵香甜美味。使人想着就不自觉流口水。
赏读古人诗词,徜徉在古代的元宵节里,幽思飞穹宇,心境连千载,惬意!
古诗词里乐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