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是彻底的懒惰,平静的生活绝非罪过
-1-
自律、努力、逆袭——自媒体的爆文里,出现这几个关键词的频率越来越高。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人生高度、人生格局、社会阶层……内容大多积极向上、满满“正能量”。
读完的感觉,就像是闯入了一个人山人海的大会场,人们都像打了鸡血般满脸通红,跟随着会场中间的演讲者一起振臂高呼:“我要自律!我要努力!我要逆袭!”……会场上的横幅猎猎飘扬,上书四个大字:“我要成功!”
这样的场合经历地多了,会出现这些症状:
不管是睡了个懒觉,少读了本书,没完成文章的日更,还是公众号掉了几个粉,都会心生自责——别人都那么努力,我怎么可以这么不自律。
或者是,听说别人月入X万,别人房车俱全,别人逆袭上位,便会心生自卑——人家都那么厉害,我怎么可以这么没用。
图片来自于网络我们这些大时代的小人物,像是蔡明小品里的旋转小陀螺一样,被鞭子使劲地抽着。一旦转得慢些,就会心生焦虑,似乎一停下来,连人生都会戛然而止。
这条鞭子的名字,叫“成功”。
追求成功,自然不是什么坏事。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对“成功”的定义,狭隘得可怕。
平时朋友聊天,频次最高的话题,往往是房价和财富自由;聊起名人,大多是富豪巨鳄和创业明星;聊到行业,基本是投资、金融和新兴的风口。
见微知著。这一切背后的潜台词是:这个时代的成功,就是有钱。
-2-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还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应该是一个最奇怪的时代。
图片来自于网络回想八十年代的人们,身上的衣服单调老土,脸上却总是乐呵呵的。他们爱读顾城和海子的诗,爱看文学名著,比起谈论财富,他们更爱谈论才华、激情和自由。
五十年代的人们,面对百废俱兴的新中国,满怀着对共产主义的期待。没有人为了赚钱而努力,有钱人反倒是最为惴惴不安的群体。
民国时代的人们,关心政治、关心革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拥抱民主和科学的萌芽。要是有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赚大钱,绝对是时代的异类。
这过去的一百多年,人们对金钱的态度,一直是不置可否,百般冷落。
再往回看,有钱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实在是窘迫的紧。
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似乎没有一件,与“有钱”相关。
其它的场景里,无论是“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还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无论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无论是魏晋风流,还是唐宋大家——都和富豪的气质,扯不上什么关系。
古代的富人们被历史记忆时,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财富。
比如范蠡,人们记得他献西施、佐越王,而很少记得他创造的财富奇迹;
比如西晋的石崇,人们在意的是他和王恺终极斗富的荒唐浮夸,而不会羡慕他的富可敌国;
比如明初富豪沈万三,人们幻想的是他家的那只聚宝盆,而不是他那天文数字的财富本身。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中国数千年历史为参照,当下对财富的集体疯狂追求,显得尤其另类。
时代会变,但有些本质的东西,恒常不变。比如,何为成功。恒常的部分,不在于成功所指向的具体涵义,而在于成功本身,应该允许多种模式并存。
-3-
平静地过一生,默默无闻,算不算一种成功?
图片来自于网络从职业来看,三百六十行里的大部分,都和财富自由无关。如老师,递薪传火,桃李满天下;如警察,忠于职守,正气凛然;如工人,勤劳朴实,任劳任怨。这些职业的一生所累积的收入,或许还比不上投资者的一笔交易。但这些职业,难道就该被贴上“非成功”的标签?
从生活方式来看,身在四五线城市,住一套两三房的蜗居,干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赚一点养家糊口的小钱。家庭美满,生活平淡,事业普通,温饱无忧,老婆孩子热炕头。选择这样的人生,难道就是混吃等死的失败者?
这世上哪来那么多英雄,平凡才是大多数人的光荣。
一个正常的社会,可以允许拜金,可以追逐名利,但也要尊重平静生活的权利。
有人选择轰轰烈烈,娱乐至死;有人选择平平淡淡,知足常乐。这两群人,不一定能相互理解,但也不该处于鄙视链的两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生的怡然自得,闲适潇洒,不过如此。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自给自足,渔樵耕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亦乐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世人只道柳宗元借诗抒发抑郁悲愤之情,却不见那份遗世独立的悠远宁静,如羽化而登仙,令人艳羡。
人生有许多种不同的活法,成功也有许多种不同的诠释。被世俗的物欲裹挟着随波逐流,恰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
晋文公和楚国争霸,大胜,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登上人生巅峰的那一刻,晋文公的反应是:一声长叹。
左右疑惑:“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
不仅是晋文公——
成功如乔布斯者,时常心情躁郁,需要在禅修中寻求平静;
强大如马云者,在登顶富豪榜首之时,感慨自己仍活在纠结和痛苦之中,需要通过与“玩蛇大师”王林的亲近,以寻求精神寄托的可能。
图片来自于网络这些叱咤风云、睥睨天下的英雄人物,能在战场上降伏千军万马,却无法降伏自己内心此起彼伏的波涛涟漪。
强人尚且如此,众生自不必说。
如果有闲在午后喝一杯下午茶,观察窗外来往的人群,会发现许多路人行色匆匆,面色凝重。
如果有心留意同事和朋友的表情,会发现眉头紧锁是常态,眉心舒展是偶然。
如果能统计职场发展和心态的关系,会发现有许多职场精英,职位越来越高,心事越来越重,脾气越来越爆。
如果把职场发展换成财富,会发现相当数量的中产阶级,钱越赚越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内心的不安全感却越来越强。
或许,对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比世俗的成功更值得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
因此,我并不羡慕鸡血式的成功,不羡慕财富自由的光鲜,也不羡慕权力金字塔顶的伟岸身影;
我羡慕的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淡定,宁静致远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涅槃寂静的终极目标。
这样的平静,不会来自于对物质目标的追求,财富数字的增长,永无尽头。
这样的平静,也不会来自于娱乐和放纵,王者荣耀的玩家,赢时欣喜,输时憋屈,心情跌宕起伏。
以我有限的认知而言,这样的平静,来自于两种可能。
一是智慧。看“无用”的书,比如哲学、科学、宗教和历史。学知识,而非听道理;探寻本质,而非纠结于表象。
二是慈悲。坚持同理心,习惯设身处地和换位思考。少一分傲慢和鄙视,多一分理解和宽容。与人为善,度人如度己,度己亦度人。
我所读过的最能引起自己共鸣的话,来自于罗素的自传:
“有三种情感,单纯而强烈,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5-
有人曾问金庸先生:“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回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图片来自于网络要我说,能闹则闹;真闹不起来,也无妨。
把努力得来的成果,当作是给自己的奖励;而不要把努力的要求当成鞭子,抽得自己鲜血淋漓。
内心生起欲望的躁动时,问问自己,这些躁动,究竟是来自羡慕、嫉妒或攀比,还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求?究竟是来自他人的命令、期望或寄托,还是自己内心自由的选择?
从欲望的枷锁中挣脱出来,选择平静的生活,只要不是彻底的懒惰,就绝非罪过。
尊重成功的多种模式,尊重人生的多样可能。
愿内心平静,离苦得乐。
文 | 乐之读 | 简书签约作者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圆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