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想法

【2020.02.19】走在机耕路上的思想

2020-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沣水寒江雪
暖至阳生

这是终南山下普普通通的一条土路,两丈四尺宽,二里长,直得像姜木匠用墨斗摔出来的,连接着高冠河边的岩头和沣河边的南降村。

草占去了路宽度的一半,留下另一半供人使用。春天是路的黄金季节,两边的草给路镶嵌了绿边,发白的路如同在绿草间铺了一条云练。冬季草枯了,路又象失了血的脉管没了生命。只有在秋夏收割季,这条路才显出他的重要和忙碌,其余时间几乎一天都没人经过。象今天,就我一个。这几乎成了我抗疫情的散步小道。

走在这条路上耳朵最显得灵敏:听得见自己脚步的沙沙声,听得见风在低吟轻唱,听得见鸟的声声啁啾,听得见远处村庄传来的鸡鸣犬吠,还有孩子被谁作弄突然发出的尖叫声。

走在这条路上可以看:最醒目的去了高大和巍峨的南山,只把平和与温顺留在眼前;麦田被一片树林挡住了视线,无垠只是个往日记忆的词汇;坟地的黑色墓牌是曾经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另一种解释;村庄被白杨树围着,故事飘不出来;白云是蓝天写的诗篇,执意要你随心地解读。

早上,先去给今天下葬的瓞哥,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工工整整地磕了三个头,上了三炷香,再回到家里继续写完一段关于瓞哥的文字后,只身来到这条路上。

泪水莫名地在眼眶里打转,为瓞哥,也为他们这一代农民。

“以前都是受过苦的”,我的一位同学这样评价这即将过去的一代人。

苦,是那一代人的共同写照,是用无尽的气力和洒不完的汗水,再经过时光这个魔鬼之手的搅拌酿造的一杯酒;不得不喝,喝了让人怀疑明天的酒。

苦,还有一个相随不弃的影子,无结果;苦而无果,其悲壮,虽千年滔滔沣水也洗不清她子民心中的涩泪。

幸而,在他们最后二十年,这一代农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但另一种苦又在熬煎他们刚刚暖起来的心:土地的被无端荒芜,土地的被恣意贱踏,土地的被钢筋水泥侵蚀。

他们只是不说,因为已失去了话语权,只在心中咬牙切齿骂一句:不孝的东西。

这条机耕路,两旁栽了大叶女贞,每两株大叶女贞间嵌了黄央或柏树。大叶女贞和黄央是属于小车的,走马车牛梨的路边应该是白杨树的路。

路被去年秋天的碎稻草几乎苫严了,使你看不见路的本色,踩踏上去有地毯的感觉,如果你闭了眼想象着正走在西安城里某家酒店的过廊里,丝毫没有违和感。路上还有谁家的葡萄园剪下来的枝条,堆在一起象一面墙,任钟情他的人拿走,或一把莫名的火在黑夜里点燃。

地里产不出东西,种或者不种的选择似乎都是正确的。种:它变成了农民务工之余生活的调节,而或对逝去父辈生活的一种怀念,这还限于五十以上年纪的人。不种:小年轻宁愿打游戏也不看一眼地里疯长的草,墙角生了锈的农具。

合作化还停留在理论上,实施的障碍比想象要难得多。地如同领土,荒着也是我的,你要征着合作化,还有一份收益给我,我是如此地不屑。烂在我手,行;荣在你那儿,不行。劣根性是阻碍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固有性质。

专家说秸秆还田当肥使,专家不知道秸秆无法在一年内腐化成土,反而令土地板结。专家说烧秸秆污染空气,弃在田埂、机埂路上就不污染天气?!

农民从来都是最好欺的,比如一句大话。

有没有一种机器,能把秸秆,枯枝,落叶制成燃料呢。

气温在上升,冬小麦要拔节了,草也有长的权利,但草必须消除。这两天有人开始给麦田打除草剂了,废弃的空塑料农药瓶、药袋,地头、路边,随处可见,斑斓的色彩象花朵在绽放,罂粟无论多美终不过是毒素的散漫。

新农村只是在村口的墙上用彩笔画了一副谁也看不懂的朦胧画,能不能在美丽乡下建设的一些细节上更进深一步呢?农村的环境卫生其实在日益恶化中进行,垃圾包围了村庄,但不幸被每天的街上两次专人收垃圾美丽画面掩盖了。

农民的生活如同他的生存环境一样不容乐观。

疫情已经把人禁锢在家中快一月了,第一轮被生活压力击倒的一定是农民。失去城市用工带来的经济支撑,仅靠田里的产出不足以维持以往的生活水准,路既看不见又缺失引导,明天在哪里呢?没人知道。

只有等待和祈盼。等待疫情赶快过去,祈盼疫情过后的用工市场能迅速得以修复,乃至生机勃勃,如雨后春笋。

“三农”的路还很长,下一步要做的重点应该落在内功上,该摈弃的是表面文章和看上去很美却不实际的事上。

城镇化的脚步应该在这此袭卷全国的疫情之后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小而整的农村更适合管理。

农家小院的堡垒作用,清新的空气,宽敞的居住环境无不体现出超越城市的优越性。

因为中国的事情要取得胜利一个根本的指导主义和被实践验证的思想是:农村包围城市。

                    2020.02.19早

一位小妹读了上文的留言:

回忆原本可以传承的故事,但不能预知无限可能的未来。我们大部分人只是刚刚结束农耕文明,换了种方式在城里生活而已,但一宅一院的那种生活节奏,以及那些也许将会永远消失的中国农村最后的模样会一直烙印在记忆里。那份宁静,那份平淡,就像是一茬庄稼和瓜果成熟而已,无声也无息。在抓经济弃土地的今天,我们赋予它为新农村,在大部分良田荒芜,而宁愿青壮年出门打工的现实下,老一辈农耕人即将退出,我相信他们力不从心,但更多的是无奈与无助,为即将失传的农耕文化,还有那份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的稳当。

地上的星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