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 | 自我的舒适度

2021-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林青澜

【日更第1028天

学习着和自己相处

观察自己

调节自己

我越来越在意自己的舒适度,身体的,心理的,不肯委屈了自己。

这是成熟后独有的礼物吧?我很喜欢这样对待自己的自己。

因为敏感,又因为性格大大咧咧,经常做了一些事情后意识到可能闯祸了,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后,在内心不断地批判自己,这样的情况下,我并没有建立对自己真正的爱和接纳。

尽管一直对自己说要好好爱自己,也尽量去这样做,但真正的我,总是陷入某种低迷和自我审判中,他人的言行举止都能让我常常温习对自我的某种厌弃。

这样的自我内耗长达30多年,很累,但自从意识到我在内耗中浪费了太多成长的时间,浪费了太多的注意力给这些无关紧要的人以后,我就开始重建自我的意识,也是从此开始学习真正去接纳自己。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记录一件事情,一个想法带给自己的感觉开始,我喜欢用这样的模板:

事件

感受

决定

觉察

把自己所经历的事件,或者想象中的事情记录下来,写下引起自己内心波动的想法,写出自己想要做出的决定,并且因为这件事情得到了一些什么,觉察了什么,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记录,慢慢地了解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内在,一点点梳理自己,诚实面对真实的自己,看见真实的自己。

比如为了让别人留一个好的印象,选择做一个大度,体贴,为别人着想的人,而选择忽略自己的感受,事情的最后可能会给自己添堵,但还是会一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姿态。

假设一个场景,有时候顺路带人去哪,其实会存在很多麻烦,比如不能突然拐个弯去买咖啡什么的;比如要拐一大段路把人送到家门口,毕竟不能把人丢在半路,如果遇到堵车更惨,把对方送回家了,自己迟迟到不了家,会怄死;比如明明自己状态不佳,不想说话,还不得不勉强自己和对方找各种话题尬聊一路,就因为担心冷落对方。

这个时候,真实的自己一堆情绪积压,还得强装笑脸,就为了不要轻易得罪一个人,冷落一个人,内心的期待是希望下次对方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比如友谊什么的,毕竟是群体性生物的一种讨好本能——但仔细想,自己真的需要这样的弱关系吗?不要也可以吧?一个人开车回家,听着书,想着事,顺路买个面包,很幸福,为什么非要勉强状态不佳的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给自己憋了一肚子抱怨,回到家还把这样糟糕的情绪带给了家人呢?

所以说,人如果忽略了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没有认真聆听自己的内心,去做一些会后悔的事情,不敢拒绝,不好意思,最终以牺牲自己的心情和舒适度去做的事情,都会得到糟糕的结果。

可以去做个任性的自己,不那么合群的自己,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自己,一个人开开心心地呆着,只讨好自己就足够了,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远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重要,同样,自己如何,对于他人也并不重要。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