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春秋大众文艺中国作家

不幸的童年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2021-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秋沼芰荷

文/秋沼芰荷

喜欢阅读毛姆的作品,每一部都是这般精彩,宛如一位阅历深厚、睿智非凡的长者在你面前诉说着芸芸众生们丰富曲折的人生故事。那些人世间的过往,如同一帧帧多彩的画面在你面前慢慢展开,伴着高高低低的音符,缓缓地拨动着你的心弦,或欢快诙谐,或凄凉悲伤,真实且自然,充满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每个人都有其不幸和苦痛,那些表面亮丽光鲜的人,其背后经历的伤痛有时甚于普通人。或许正因为他们经历太多狂风暴雨,才会迎来更加绚烂的彩虹,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筋骨,使之经历千辛万苦和百般磨难。

毛姆便是这样一位作家。

他从18岁开始写作,其写作生涯在三十多岁时便风生水起,戏剧方面的成就使他获得了极响亮的名声,并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不仅成为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一颗闪烁夺目的明星,还是那个时代收入最丰、最受欢迎的畅销作家。

然而,当我阅读《毛姆传》时,却对毛姆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识。除了仰望和敬佩,更加强烈的感觉却是同情和心酸。在我眼前,真的仿佛看到了一个孤独的人,自卑敏感,童年时期备受苦难和欺凌,成人后却过着声色犬马而不得见光的日子。

《毛姆传》,被称为“目前市面上唯一正式授权的毛姆传记”,是由著名传记作家、曾是《每日电讯报》资深记者、离职后主攻名人传记文学的赛琳娜 · 黑斯廷斯所著。作者从各种途径:家人回忆、同时代者的证词、日记与书信、毛姆公开发表的随笔、小说等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一手资料。

这本书向读者揭开了毛姆光怪陆离的生活背后的神秘面纱。本书的英文书名为 The Secret Lives of Somerset Maugham (毛姆的秘密生活) ,因此,在中文译版《毛姆传》这个书名下有一排作为副标题的小字:毛姆的秘密生活。

一、物质丰盈,却骄奢淫逸

毛姆一生作品颇丰,其名扬世界的四大代表作都是小说,但他实际以戏剧作品起家,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靠剧作赚钱维持生计 (共近30部剧作)。33岁时,戏剧方面的巨大成功让毛姆一夜成名,他被媒体冠以“英格兰剧作家”称号。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为生计而苦恼的毛姆,成为最富有的作家,过上了丰盈富裕的生活。

这位被人们看作英国绅士代表的大作家光鲜动人,温柔英俊、对身边的人散发着他那激情洋溢、魅力四射的情爱。如此一位钻石王老五,不仅吸引着待嫁闺中的异性的青睐,而且拥有着诸多大大小小的同性恋人,用声色犬马、骄奢淫逸来描述他的生活丝毫也不为过。

异性情感并不顺利的毛姆,其同性伴侣却异彩纷呈,以至于到了晚年,当他用一生谨慎隐藏的糜烂放肆的同性恋生活被曝光时,他受到世人的恶语倒戈,骂他是淫荡的癞蛤蟆、英国的耻辱。之后,毛姆至死没再回英国。

但是,有谁知道,这种极度追求逍遥快乐的生活方式的背后却隐藏着他内心的孤独寂寞和苦苦寻觅的渴望,甚至是伤痕累累的苦痛。

毛姆的父母
二、孤寂痛苦的根源之一:八岁失去母爱

毛姆的痛苦因为缺失疼爱而致,且是任何情感都无法予以弥补。他一生惟一真正得到过回报的爱来自其母亲,而她在毛姆8岁时便凄然而逝,留给了毛姆一生难以愈合的锥心之痛(包括他的几位哥哥,他们个个都有忧郁症,常常在日记中提到忧郁伤心的字眼,其中一个哥哥因此而自杀)。

从小就不快乐的毛姆,长大后更是陷入深深的忧郁,他曾用“极度悲观”来形容自己。

可以肯定地说,幼年是毛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过的是被娇纵、溺爱的独子生活。三个哥哥远在英国读书,爸爸全天在办公室待到很晚才回家,心爱的母亲只属于他一个人。每天早上,保姆带他去见母亲,那时母亲洗完澡正躺在床上休息。这段充满亲密和爱意的记忆永远刻在他的内心深处。

毛姆人生的最后一个星期是在医院中处于半昏迷状态下度过的。而最后一天,一个护士进来给他盖被子时,毛姆醒来,让护士躺到床上来。这位一生都充满着性欲渴望的人,此时此刻,想要的仅仅是安慰。他想再次体会一下儿时被母亲抱在怀里的感觉。

8岁时,带着病痛去世的母亲带给他过于沉重的打击,他从此失去了一直生活于其中的那个安全快乐的世界。母亲临终时,哥哥们没待多久就返回了英国读书,独留毛姆来应对这深切和令人恐怖的痛苦,这给他幼小的心灵刻下了累累伤痕。

毛姆对母亲的爱是热情且没有理性的,以至于他永远也没能坦然面对丧母之痛。童年的回忆始终挥之不去,哪怕到了晚年,他的童年时光、他母亲深沉浓厚的爱,依然在他脑海里萦绕不散。

毛姆一辈子都把母亲最后的一张照片连同一缕长发放在床头(当地有个说法,分娩可以治疗肺结核,母亲便一次次怀孕。当时怀孕八个月的母亲自觉在世难久,为给孩子留下纪念,硬撑着出去拍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和这缕长发是毛姆一生最宝贵的两份财产,在他极其老迈之时,他依然亲口承认母亲的死让他难以释怀。

三十年后,他在自传体小说《人生的枷锁》中以菲利普的角色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菲利普走进死去的母亲的房间,打开大衣柜,里面挂满了衣服,他一脚跨进柜子,张开手臂尽可能多地抱了一抱衣服,将脸埋在衣堆里。衣服上温馨犹存,那是母亲生前所用香水散发的香味。
然后他拉开抽屉,里面放满了母亲的衣饰用品。他细加端详: 内衣里夹着几只薰衣草袋,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阵阵清香。屋子里那种陌生气氛顿时消失了,他恍惚觉得母亲只是刚刚外出散步,待会儿就要回来的,而且还要到楼上幼儿室同他一起用茶点。他的嘴唇甚至依稀感觉到了母亲给他的亲吻。

丧母之痛给他带来的心灵创伤,哪怕在他四十年后也只增不减,他仍然在笔记本上这样写到:“小时候得到的爱太少,后来被爱都会令他感到尴尬......人们赞美他时,他不知该如何回应,表露情感时又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毛姆耗尽一生广寻爱恋、广撒钱财,以此来释放自己的内心孤寂,来获得对温暖情感的渴望,却在余生中再也没得到过真正应得的感情,没有获得过那样安全温暖的避风港。

毛姆的叔婶
孤寂痛苦的根源之二:十岁成为孤儿

母亲去世后,毛姆每逢星期天得以跟父亲相处一会儿,但是,哪怕是这样的相处,不久也被残忍地夺走了。在母亲去世2年后,父亲被丧妻之痛击垮,撒手人寰。可怜的毛姆,此时只有10岁,便在保姆的陪伴下漂洋过海9小时,来到完全陌生的英国投奔他的牧师叔叔。

但是,当天晚上叔叔就因生活拮据而解雇了他喜欢且熟悉的法国保姆。毛姆一下子被置于完全陌生的环境,周围全是陌生的面孔,而毫无养育经验的叔叔婶婶无趣乏味、不苟言笑,没有多少爱给他。

这个时期身为孤儿的毛姆,其凄凉无助的惨境,哪怕到了晚年,仍令他每每回忆起来都会痛苦地浑身颤栗。他的余生始终被幼年经历的一切所笼罩着,他曾在书中说,自己体会的幸福太少太少,不知如何应对他人的仁慈。

8岁丧母,10岁丧父的毛姆,不久便又被置身于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学校。语言不通(英语还不太熟练),生活习俗不懂,紧张的毛姆出现了严重的口吃(这个毛病伴随他终生,给他带来了无穷的自卑和不便),他被嘲笑欺凌,无亲无友无助。更加孤僻难言的毛姆,幼小的心灵此时此刻已经千疮百孔(《人生的枷锁》中菲利普的凄凉惨状正是毛姆的真实写照)。

奥地利著名精神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话对于毛姆再适合不过。毛姆放荡不羁的一生正是他试图拼命治愈童年的写照。他的内心比任何人都渴望爱。母爱和父爱,他一样都没有。他寻找爱,给予爱,以图来修补童年时的创伤,获得温暖,获得可以与母爱相匹配可取代的情感,却始终没能找到真正的心灵归属。

三、不幸的童年是毛姆写作才能的源头

毛姆作品的原材料大多取自生活,再经过他巧妙老道的艺术加工,精彩纷呈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丰富的作品素材得益于他的善于观察、随时记录、以及周游世界的丰富经历等等。

然而,一个最最重要的方面便是他一生没能愈合的童年苦痛。海明威说,“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便是不愉快的童年”。确实如此,因为要想激发最强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体验苦难生活,而童年的苦难却是一辈子难以补救的巨大漏洞,会终生相伴于身。曹雪芹创作出《红楼梦》、卡夫卡成为无法超越的作家,这都是源于童年的重大不幸和挫折。

毛姆对文学的巨大热情正是源于他的童年经历、家庭阴影以及口吃的自身缺陷。在他孤寂自闭的日子里,文学如同上帝之光照耀了他的精神世界。孤独的他从小与书为伴,书籍便是他的避难所。这个爱好给他带来乐趣和灵感,他由此挖掘出爱听故事、会讲故事的才能。

这个最可信赖的庇护所,让他逃离一切生活的痛苦。成人后无论去到哪里,他都会随身携带书籍,自律的他坚持每天上午读书和写作,这个时间段他不愿受任何人打扰。

从18岁起,他就立志当作家并开始写作。在他的一生中,写作不仅给他带来了名声与财富,也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充盈和放飞。在他的作品里到处可见他自己的影子,因为极具自我克制力且感情内敛的毛姆,习惯把痛苦和情感穿插在他的小说中。文学创作是他情感的输出口,他不仅发泄着内心的孤独,还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弥补现实生活的巨大缺陷。

由此,毛姆拥有了另外一个对他来说更加真实的别样世界。

四、毛姆的精神世界

大部分时间在孤独中度过的毛姆,发现了另一个天地,那就是读书和写作。他在任何境遇下都没有改变过每天上午读书和写作的这个习惯。

他把痛苦和欢乐悄悄写进小说中,他认为文学作品使得他“既讲出秘密,又不泄露秘密”“一个人的大部分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自传成分,不一定是发生过的真事,但情绪是一样的……极度痛苦时,只有写成书来获得安慰才是公平的”。

作为小说家,毛姆在私密、想象的世界中度过无穷的时光,他被虚构的人物簇拥着,在他看来,这些人物往往比外部世界的男女更为真实。小说的世界是他内心深处渴望拥有的另一个生活天地。

比如,毛姆在《刀锋》中极尽笔墨推崇的莱雷,不想升官发财,无意功名;任何出头露面的事情都深恶痛绝;过着自己所选择的生活,甘愿无声无息,一尘不染;性格非常腼腆,却有着自己闪耀光芒的思想。毛姆对莱雷极尽赞赏,这正是毛姆精神世界的渴望,因为去印度修行寻道的莱雷正是现实中毛姆曾经的生活历程。

而普通大众在《刀锋》中被毛姆如此描述:迷恋着如此纷繁的利害冲突,为人世的混乱弄得如此懵头转向,却如此渴望着向善; 表面上如此盲目自信,内心里如此缺乏信心; 却如此厚道,如此刻薄; 如此对人信任,如此对人提防; 如此吝啬,如此大方……这是芸芸众生,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毛姆自己。因为紧接着毛姆在小说中写到:我赞赏莱雷这样一个少见的人所放出的光辉,但是,我只是一个尘世上的人,是俗气的……

这位了不起的作家,在现实世界中,过着光鲜亮丽的五彩人生;在小说世界里,过着精彩纷呈的分身生活。但是,他内心深处的痛苦、煎熬和渴望,在他91岁的漫长岁月里始终没有被化解掉。

他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了如此的总结:我的生活,是乏味且充满痛苦的

自传体小说《人生的枷锁》菲利普 不同时期的毛姆

如果您也对毛姆感兴趣,欢迎来围观我的文集《毛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