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历史人物

仅凭这两点,慈禧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统治者

2018-06-11  本文已影响59人  一磨叽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我们只知道他挪用海军军费修建圆明园致甲午海战惨败于日本,八国联军侵华,西逃路上仍穷奢极侈(chǐ)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致使中国成为列强口中肥肉。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上,仅有三位女性曾掌握过中国的实际统治权,分别是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最后一个就是慈禧太后了。在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历史里,她们能够脱颖而出,便需要极具强大的智慧与政治魄力.

我们知道吕后和武则天虽然她们专权,但她们在任期间仍然采取了一系列与民生息的政策,承上启下的开启了“文景之治”“开元之治”。对中华民族历史进步有极大的作用。对比一下慈禧简直就是祸国殃民,是中国近代史悲惨历史的罪魁祸首。

殊不知,慈禧接手的大清朝早已不是曾经的大清帝国了,康乾盛世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乾隆时期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早就落后世界工业发展的潮流,鸦片战争中,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在道光帝的1842就签订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中国就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离慈禧1861年登上政治舞台的“辛酉政变”还有19年。中间还隔着一个咸丰帝。

咸丰帝期间内忧外患不断,列强步步紧逼,还摊上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爆发(1851年)前夕,中国人口为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人口只剩下2.3亿人。一场农民战争使中国损失了2亿人,其中只有4000万人直接死于战争,这相当于一个二战了。这是何等的残酷!以后直到1911年,全国人口才恢复到3.4亿人。

慈禧她贪权,但接手的绝对是一个烂摊子。绝对不是当时继位只有六岁的同治帝能驾驭的了。况且成年后的同治帝放着后宫佳丽三千不要,偏偏要去妓院寻花问柳,致使染上梅毒,十九岁就驾崩。独子驾崩,白发人送黑发人,慈禧其中的痛苦有谁知道。

在慈禧当权的期间,她重用曾国潘、左宗棠、李鸿章等汉臣,陆续的镇压了被梁启超称为“流寇”太平天国起义,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朝统治。并且支持这一批汉臣开启了一场自上而下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场洋务运动是近代史的开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些功绩被史学家称为”同治中兴”记载在了同治帝上。功劳同治领,骂名慈禧背。

慈禧当政期间不仅有甲午惨败,还有左宗棠收复新疆,当时不仅有同治帝想修圆明园,李鸿章等人以辞官为劝阻。同治帝同意辞官,慈禧出面才得到制止,还有当时的塞防和海防之争。当时觊觎中国土地的不仅有日本还有虎视眈眈的沙俄,很明显她支持了塞防,才保住了今天的新疆。作为当时的二流大国,同时面对两个当时超一流的强国,失败是必然。当然了这次胜利的名义当然是挂在了慈禧支持的左宗棠身上。甲午之耻失败了就挂在了慈禧这个老人家挪用海军军费办大寿身上。

慈禧还有一个骂名就是扼杀了戊戌变法,阻碍了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可是不知道的是在1889年慈禧就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才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在斩戊戌六君子中,以谭嗣同最为出名,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突出了帝党的豪情,慈禧的残忍愚昧。如果制度没变,也许书上就写,变法派某个谁谁虐待下属,谭嗣同这一事件就隐藏带过了。好比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家的护国公克伦威尔,生前荣誉无数,死后鞭尸,说其残忍嗜杀。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慈禧,家有良田良田几百万万顷,然后慈禧眼中的傻儿子居然不想继承家业,好好地主不当,想把土地全部当了去创建高科技企业腾巴巴,去当二股东。不要说当时大多数人视野不够开阔,就是我把家里土地那两分旱地当了,我爸都还会给我阻力,不要说当时极难掉头转弯的清朝巨舰。

关于慈禧叶赫那拉氏姓氏的意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后则发出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幺,我们姓它!”爱新觉罗的头领在言语上并没有讨到便宜,于是恼羞成怒,下令立刻发动战争。但是叶赫那拉的子民也不甘示弱,双方就在叶赫城外开战。最后,叶赫那拉氏打败了爱新觉罗氏,并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从此,叶赫那拉氏也就成为了满族中的大姓,也算是清朝的名门望族,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并不是传说中汉族女子。而这个猜想来源却是爱拍照的慈禧从不露脚,便猜想她是裹足的汉族老太太

慈禧早年守寡,便有许多绯闻,如据说慈禧太后与大太监安德海、李莲英也有私染,如初恋情人荣禄。一百多年后的现代人描述的细节简直就是在床头安装了摄像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