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班整本书阅读

读《乡土社会》有感

2019-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Zhu1L

        我们如今生活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又何尝不会对父母口中的乡土社会存有许多幻想呢?正巧,今年暑假,在旅游的途中,闲来无事的我抱着尝试的心态打开了《乡土中国》。初看题目时,我本以为书中的内容已和我没有多大的联系,可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实则不然。

        从序言中,我得知《乡土中国》写作于1948年至1949年之间,在这本书中,费孝通先生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并且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知识对中国的乡村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之,能有人这样去做一个深入的研究是一件让我特别钦佩的事情。

        书中开篇便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而这其中的核心,我想便是这个“土”字。从字面意思上看,“土”便是泥土的意思,从古至今,无论朝代如何更迭,都离不开农业,离不开小农经济,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土。但从另一方面上看,“土”又有土气的意思。当城里人说乡下人“土气”时,似乎是带有藐视的意味的,可乡下人虽然土,但他们土得淳朴。

        在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通过熟悉得到信任,而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在乡土社会中,也许左邻右舍又或者是整个村子都是熟人,毫不夸张地说,家家户户都可以放心打开家里的大门,这不仅是以前,现在的大多数乡下也是如此,我虽然不是乡下出来的孩子,但逢年过节回一趟老家,我都会有这种体会,那是一种信任,也是乡下人的淳朴。也因此,小到借油盐柴米,大到金钱交易,都是口头上的契约,但不同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由陌生人组成,各人不知各人的底细,因此需要法律规章、契约合同来加以约束。若是在乡土社会中如此,则就显得很见外了。

费孝通在书中说过:“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规矩异于法律,是习出来的礼俗。”这“熟悉的在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通过熟悉得到信任,而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在乡土社会中,也许左邻右舍又或者是整个村子都是熟人,毫不夸张地说,家家户户都可以放心打开家里的大门,这不仅是以前,现在的大多数乡下也是如此,我虽然不是乡下出来的孩子,但逢年过节回一趟老家,我都会有这种体会,那是一种信任,也是乡下人的淳朴。也因此,小到借油盐柴米,大到金钱交易,都是口头上的契约,但不同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由陌生人组成,各人不知各人的底细,因此需要法律规章、契约合同来加以约束。若是在乡土社会中如此,则就显得很见外了。费孝通在书中说过:“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规矩异于法律,是习出来的礼俗。”这“熟悉的社会”即是乡土社会,在乡土社会,从俗即是从心,换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乡土社会是靠紧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因为一代代长者生活经验的累积已把自然的真理无形融入每个乡土人的习惯中了。

        另外在书中,还有两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概念:一个是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一个是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书中对于这两种格局以波纹式的差序格局与柴捆式的团体格局作比。在差序格局中我们以亲属关系为纽带就像是石头在水面上激起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如果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无限的水面,那么每一个人,或者说一个亲属关系的集体,都会形成一个波纹的中心,这些波纹的扩散与关系影响的状态就是乡土中国的一个基本格局——以“己”为中心与伸缩性。在团体格局之中,西方的社会像是一捆柴,每一个人就是那一捆柴中的一根柴,所以每个人的关系是相对独立而自由的,也因此,差序格局里面的“私”会显得模糊而团体格局的“私”却清楚可见。

        读完《乡土中国》,它让我看到了乡村社会不是落后封建的代名词,也让我看到了乡村社会的土气而不世俗,还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要更深入研究我们的根、我们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促进我们这个社会不断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