腻而不肥的鸡汤文一些人一些事语言

愿这个社会,少一些放大的感动

2015-11-30  本文已影响8532人  念念云耳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朋友圈火了一位卖鞋垫的老奶奶,事情发生的地点离我也不远——杭州。起因是这条朋友圈动态:

''如果你正好路过庆春路娃哈哈美食城下面,请停下来买几双她做的鞋垫吧!"如此感人的文案,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包含着满满的真心。加下面的配图,寒风中,一头银发的老奶奶认真记账的身影,引得朋友圈哗然。不少好心人都赶到现场,甘愿花50元甚至100元来买一个鞋垫,甚至直接塞给老人3000元。然而事件好像不似大家所想的那样进展,没有老奶奶的万般感谢,流下感动的泪水,握着捐助人的双手致意。大家的过多注目,直接吓跑了这位老奶奶。刚刚到中午,老人便收摊回家了。

这个新闻告诉了我们什么?

新媒体时代下不可忽视的群众力量?似乎有些跑题了。

炙热的温暖过后,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老奶奶要“落荒而逃”?

我喜欢的是梨 你却送我了我一筐苹果 感动不是心动 你感动的只是你自己

后来据记者采访了解到,老奶奶姓涂,家里并非有个网传瘫痪的儿子,而是一儿一女都蛮孝顺,一个月有3000元退休工资,生活也算良好。涂奶奶出来卖鞋垫只是因为自己闲不住,想找点事情来做。如此反转的剧情让大家措手不及,吓跑涂奶奶的,正是大家火辣辣的爱心。

有很多人指责那些花高价去买鞋垫的人不懂尊重,形同施舍伤了老人的自尊。诚然,在这个日趋冷漠的社会上,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有爱心的故事发生,我们都想做一个让对方感觉温暖体贴的人,照亮别人也点亮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人们都喜欢在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就像在尘缘中把自己当做一个救世主,以慈悲之心来普度众生,度人即度己。或者在世间留下一丝痕迹,不是很多鸡汤都在说么,要在你18岁的时候做一些让你到了80岁仍记忆深刻的事情。这种霸道总裁式风尚的形成许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宣扬的价值。或许你会说:我给钱是我表达爱心的一种方式,那归根结底你还是一个自私的人,因为你没有站在老奶奶的角度上去考虑她要的是否只是几张红红的钞票。这跟前段时间流行的狗血告白段子:“我爱你,与你无关”有什么区别?人和其他动物不同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人具有社会性,这个属性就导致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不可能完全跟对方毫无联系。献爱心不是为了感动自己,彰显自我价值。有功夫悲天悯人还不如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收起圣母心,平等的看待对方,不要用你的泛滥的热情吓到对方。不是每个人都渴望成为网红,当你的私生活完全被人公之于众,由陌生人品鉴,想必内心都是担忧而害怕的。

而这则新闻的正确打开方式该是:拒绝媒体的争风报道,当你路过摊位时,按照老奶奶的价钱,安安静静的买几双鞋垫,不打扰不围观,说声感谢,这是给予她最大的尊重。

路人们献爱心的方式纵有不妥,但也算是个“美丽的误会”,真正让我们反思的该是保障制度。近几年类似新闻层出不穷,如9月25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表了一段文字,称在南京新街口有个87岁的老奶奶,现无儿无女无老伴,仅靠卖一些头饰类的小物件来养活自己。当路人过来买她的东西时,她说:“我头发不脏的,我昨天洗过头了......”,还有各式各样的故事,主人公只是将奶奶换成了退伍的军人,这些已经古稀之年的老人们容易引起大家的同情心,都采取了微博、微信等等自媒体渠道,由民众自发组成一个公益性的小队对老人们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听众的我们看到了新闻,感动过后似乎没有起到什么波澜。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不假思索的感动消费,而这些新闻看似风风光光,展现了如今社会人们还懂得敬老怜弱,但这些只解决了表面的问题,迎合受众一时的好奇心。深究其里,社会存在这么多感动从侧面告诉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多少不幸

中学时代为了写作文时举论据,经常会去看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看来看去,似乎每年的故事都大体一致:民间慈善家、科学家泰斗、不辞辛劳的支教老师、为救人牺牲的士兵、照顾妈妈/爸爸的孩子......这些故事年年都在祖国不起眼的角落里上演,我们懂得感恩,敬佩他们的伟大。但感恩之余,有没有想过该如何解决这些现象呢?山区里的孩子读不起书,抗战老兵无法支付住房费用,年幼儿童小小年纪照顾患病父母,这些悲哀事情的发生莫过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亦或是政府机构相互推卸责任,不是仅凭一时的媒体曝光率便可以保他们剩下一生无忧的。在这面前,就算你拿出3000元钱,也只是沧海一粟。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社会从来都不缺乏感人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你的身边上演。有时间将心掏给陌生人,不如也拿出一部分记得回家去探望自己年迈的父母。世上每个人都值得你温柔对待,不要因为彼此距离太近而通常忽视。

然而我觉得这个社会也会因为温暖而变得逐渐好起来,宁愿少一些媒体上故事般的感动,多一些生命里的团圆与美满。


后记:

其实写这篇文章是看完新闻后的一时冲动,评论里争议也很大。先说一下老奶奶的事情吧,有些人都是抱着施恩者的心态来对待弱者,来证明自己的强大或者获取一些快感。(当然如果你不是,你可以不用对号入座)就像路边的施舍,怜悯的眼光看着对方我想换做谁都不会舒服。所以我也在文中提到,我们不需要那种哗众取宠般夺人眼球的施舍,当然这也不是叫你不再心存对世间的善意,正确打开方式便是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对方应得的部分。而后文则是举了几个今年发生的类似例子,媒体的争风报道让受众目光只停留在了事情的表面。媒体报出的放大的感动都是全国各地看似微不足道的悲哀聚成的,过多的宣扬这种感动还不如政府切身实地完善政策,让他们生活更有保障。我们也拒绝爱心消费,这会使人心越来越冷漠。

总之文章仍欠火候,欢迎拍砖指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