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8

2020-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高若翔

第一次听到“底层代码”这个名词,是前几年一次听人分享他的一段经历:

>在一个饭局里,做了一大桌人,大家开始的时候很和谐的聊天,这时服务员推门进来了,上了一个菜。点菜的人一看说,这道菜不是我们点的啊,上错了,退回去吧,但是另外一个人说“着啥急啊,先吃一口再退”。

原本这个人是求人办事的,就因为这句话,暴露了他爱占人便宜的底层代码,他这顿饭算白吃了。给底层代码换一个名词,其实就是习惯。

### 习惯的定义

习惯这个词,日常生活中真的经常用,比如某件事“习惯了就好了”,“习惯的力量很强大”。可是习惯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需要尝试着理清这个概念。

按照我的理解,习惯是*面对某种情况下自然而然的一种反应或行动,有时会不经意间影响到我们的决策和行动。*比如有些人面对很多任务,不拖到最后一刻坚决不行动,那么他的习惯就是拖延;有的人习惯边看视频边吃饭,有的人习惯吃饭就静静的去品味。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比如我从小就有拖延的毛病,每天的作业都写到很晚。工作后很多任务也是积压到最后,好不容易完成了,想着下次再也不拖延,可是下次有被现实啪啪打脸。

很多人都经历过那种读了励志故事或者看了励志电影之后,感觉自己满满的激情和能量,前两天干了很多事情,生活很充实,但是第三天就慢慢恢复原来的老样子。老样子才是他真正习惯了的生活。

习惯的力量真的很大,必须想办法改掉不好的习惯。上面这些事情,其实是有数学原理支撑的,这个原理就是马尔科夫过程。

### 马尔科夫过程

马尔科夫过程,是苏联统计学家马尔科夫提出的,简单的说,就是*当一个系统内存在不同的状态,而且这些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概率是稳定的,那么就算这个系统受到一个有限次外力的扰动,最终这个系统也会趋于原始的平衡态。*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假设一个渔村,有一百个渔民,渔民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假设,今天打鱼的渔民,明天继续打鱼的概率是90%,还有10%的可能性会晒网。而今天晒网的渔民,明天继续晒网的可能性是70%,剩下30%的可能性会去打鱼。

我们看看这个模型会怎样演化。假设某一天,村支书开了一个动员大会,每一个村民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当天所有成员外出打鱼,可是由于切换概率是稳定的,那么第二天,将会有100 \* 10% = 10 个人从打鱼变成晒网,剩下90个人继续打鱼;第三天会有90 \* 10% = 9 个人从打鱼变成晒网,会有10 \* 30% = 3 个人从晒网变成打鱼,也就是说,打鱼的人变为 90 - 9 + 3 = 84个,剩下16个人晒网......打鱼的越来越少,晒网的越来越多。

直到有一天,会有75个打鱼的,25个晒网的,**并且形成动态平衡,一直稳定的维持下去。**

### 要想真该,得改习惯

对于这个渔村来说,只要不改变渔民们打鱼和晒网之间的切换概率,就根本无法解决打鱼的人太少,晒网的人太多这个问题。而这其实就是他们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一样适用。习惯就是一个人的底层代码,它可以完全经过潜意识来影响一个人的决策和行动。

对于习惯的养成,我最为推荐的就是富兰克林的美德培养表。

富兰克林被很多人都奉为精神导师,他很为人称道的一个点就是他的美德培养表。富兰克林认为,社会上其实有很多机会等着年轻人去把握住,但是拥有良好品行的人却非常稀缺,所以倘若一个年轻人有各种必要的良好品行,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主动送上门来。

富兰克林当年给自己定下了13条要培养的美德,并且为了更好的监督执行,给每条美德一句非常清晰的解释说明,并且列了一个表格,每周只践行其中的一项美德,13个美德一年可以践行4轮。比如他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美德叫做“节制:食不过饱,酒不过量”,以便保持大脑的清醒,好践行其他的美德。他的这种美德,其实就是一种习惯。

我第一次了解到富兰克林的这套方法论是在两年前。当时的我有些年轻气盛,富兰克林一周一个美德,我要一周来四个。于是乎,第二周还凑合坚持,然后到第三周就没有然后了......少即是多,在习惯培养上真的不能贪心。

除了不可贪多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习惯,针对自己的毛病对症下药。比如我最大的问题是不勤快,没有及时的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于是我第一个要践行的习惯就是“勤快”:手脚利索,做事不推三阻四。

***

### 总结

习惯是我们的层代码,可以在不经意之间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动,又由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存在,想要靠有限次的励志和刺激是不靠谱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常立志”,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习惯的培养可以参考富兰克林的美德培养表,但是要注意不能贪多,一周只培养一个习惯,而且习惯的设定要适合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