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救赎--读《追风筝的人》(10-25)有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74398/767f8699a076233f.jpg)
读一本书,只有沉浸式阅读,方能品尝到真正的味道。就像了解一个人,只有全身心的投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方能读懂他的全部。
前9章让我看到了哈桑的率真、善良:“为你,千千万万遍。”那是一种来自心底的声音,像山谷一样空旷,像大海一样包容,像天空一样明净,像星辰一样璀璨,像大地一样宽广,像田野一样淳朴。
在欣赏哈桑的同时,我不免对阿米尔产生了质疑和不解,埋怨他辜负了人间真情。但是在与他深度交流后,才读懂了他的嫉妒和残忍的背后的故事。只因他打心底认为是哈桑夺走了他的父爱,他无法容忍那种刻骨铭心的痛。人间有一种爱叫控制欲、占有欲、独享欲,如果你去深切地体会,就觉得阿米尔也有苦衷,他不愿意让别人和他分享那份专属于自己的父爱。可能爱得越深,越怕失去,这也不无道理。
无论爱情、亲情、友情都是人世间不可或缺的东西,假如没有了这些支撑,人类将无法生存,世间将是一片浑浑噩噩,整日被灰色笼罩,根本没有色彩去渲染,人间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如果不能感同身受,就不要肆意地妄加评判。这个或许从阿米尔的故事里可以得到答案,我从对他的质疑和不解中看到了人性的真实面。
后16章让我更加通透了。我在哈桑的善良里看到了人间的真情和快乐,又在阿米尔的忏悔中读到了残缺的完美,看到他自我完善的过程。为什么人总在失去了才明白一切,拥有的时候总是不珍惜,这或许是人性的致命点。我一直不相信命运,但当灾难和不幸降临时,心情又无法归于平静。
哈桑从来没有抱怨和索取,他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心安理得,从容自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何等的入世和出世的豁达明智,超凡脱俗,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为人处世之道。既然喜欢一个人,就应该不计得失,顺应自己的思想,去面对与他一起的日子,快乐也好,痛苦也罢,那才是人生值得,不愧对别人的同时,又无憾于自己的人生。
一本书,让你潸然泪下的时候,一定是触碰到了你的心灵深处。拉辛汗是阿米尔父亲的挚友,也是看着阿米尔长大的亲人,他送给阿米尔的书,让他从中读到了成长的快乐和启迪。他对阿米尔的爱是无私的,他对哈桑也是疼爱至极。他为了让哈桑过上幸福的生活,要求哈桑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他的住所,从此暴露了行踪,结果却害了哈桑夫妻俩。当他把哈桑的亲笔信交给阿米尔时,阿米尔看着哈桑和索拉博父子俩的照片,读到对他依然如初的爱,丝毫未减,那份思念随着时光加深,那份赤忱之心更加炙热。他不知道那份感情有着血脉支撑,却爱得真真切切。但阿米尔知道了真相,他是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疯了似地想逃离这个世界的刹那间,我的心如刀割一般,眼泪再也抑制不住。阿米尔的那种痛是温暖的,那流淌的血是沸腾的。哈桑的爱足以抚慰他的那颗创伤的心灵,他的忏悔哈桑一定能感知到。我多么希望哈桑能听到哥哥的忏悔的话,哪怕一个字也好。其实,即使在另一个世界,哈桑一定早已宽慰、原谅了阿米尔,他们的心是相通的,他们的爱是相融的,只因血液里流淌着手足情,这是人世界本该有的样子。
有一种勇敢来源于爱,有一种无畏发自报答,正如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触目惊心的时刻,那就是阿米尔为了营救索拉博,独自一人去挑战阿塞夫,或许他的眼前出现了偷偷躲在墙角目睹哈桑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场景,于是曾经的懦弱不再,是哈桑给了他勇气,是索拉博给了他救赎自我的机会。他被阿塞夫打得遍体鳞伤,身无完肤,惨不忍睹。索拉博用弹弓救了他,阿塞夫兑现了比赛规则,放了他和索拉博。当他拉着索拉博走出大门的时候,他仰天长笑,而我却哭了。为他的舍生取义,为他的英勇无畏,为他对哈桑的愧疚,为他对索拉博的爱感动了。那是人间最美的昂首挺胸,阔步人生。为自己赢得尊严,对死去的哈桑是一种灵魂的告慰,更是为索拉博的生命绽放光芒。
有一种坚韧和刚毅发自心中的爱,有一种坚持源于希冀和光明。当阿米尔接受治疗时,手术的疼痛让他三次昏厥过去,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只有自己亲历才懂。他每次醒过来,有妻子慈爱的目光,有索拉博对他充满期待的眼神,他任重而道远,索拉博等着他携手走过快乐的童年时光。人世间的痛,不是经历了一次,就再也风平浪静。而是一波接着一波,这样才是人生。只有经历了黑夜里的痛不欲生,才有了对黎明前曙光的渴望,有了对幸福快乐的期盼,这样的人生才完满,才值得拥有。
只要用真心去爱和温暖,总有一天冰山也会融化。这从索拉博的身上足以证明,几次三番,阿米尔没有让自己的诺言兑现,索拉博似乎失去了相信世间真爱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在他洗澡时用刀片割腕自杀却未遂,醒来后他仿佛变成一个木讷的孩子,连目光都很呆滞,从不发声。阿米尔和妻子绞尽脑汁,想让索拉博快乐起来。只到有一天,阿米尔拿出了风筝,让它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翔,还有一只绿风筝也挤在一片蓝天下,就像当初的哈桑和阿塞夫一样,他们在激烈地竞争,似乎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拼搏。当阿米尔把风筝的轴线递给索拉博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心底的喜悦,那是冰山融化的时刻,那是激情飞扬的瞬间,那是爱和温暖的交流,他奔跑着,风筝就是他的最爱,那是父亲哈桑,或许更像是伯父阿米尔,他奋力去追逐属于自己的那份爱。阿米尔笑了,索拉博笑了,我也笑了!
只要你的付出是快乐的,别问值不值得,总有一天你会看到希望!
读完一本书,就像走进一扇大门,看到房子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风景。更像走进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与他促膝相谈,你能感悟到他带给你生命的震撼力和未来的希冀。
初读不知曲中意,再读已是曲中人。你会自然不自然地把自己融入书中,或许那个角色就是你,与你产生深度共鸣,或喜或悲,或深思熟虑,或感慨万千,或义愤填膺,或潸然泪下。这就是一部作品的影响力,它不是跌宕起伏意难平的故事,而是故事尽头的感悟,与生命、生活的一种深度对接。
结局是完美还是残缺,谁又能精准的定义,它是小说,也是人生,当看到最爱的风筝再次飞上天空,或许我们总会释怀吧!追风筝虽然不易,但追风筝的过程值得拥有!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救赎,每走一段路,救赎别人的同时,也在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