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简书走向海外
如果简书走向海外,显然不是不可能,毕竟互联网没有国界,而且目前的简书就有繁体版本。
但走向海外并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当地语言版本的网站那么简单,难处在于,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和政策,而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之后,本来没有国界的互联网变得界限森严。
Facebook一直想进中国,扎克伯格不仅阅读习总的著作,还来到中国在长安街上跑步,但脸书能否进中国,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在于,目标市场对于互联网的管理方式与美国完全不同,像脸书这样的社交网络,面临着两种制度之间的选择。
看上去这个问题很简单,脸书只要在中国设立一个中国版不就可以了?然而脸书并不是印象笔记,后者只是工具而不是社交网络,用户数量的多或是少对于单个用户的体验没有太大影响,但对于脸书这样的社交网络而言,网络中的用户越多,单个用户的体验越好。如果脸书为每个国家建立一个彼此互不相通的版本,它的“网络效应”(经济学名词,指消费者选用某项商品或服务,其所获得的效用与“使用该商品或服务的其他用户人数”具有相关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除了当地政府的政策以外,文化的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美国对于版权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因而网上不大会出现盗版资源,甚至像海盗湾这样藏在天涯海角的资源站也难逃法律制裁,像中国网络上这种百度云账号满天飞的现象简直难以想象。反之,美国互联网对于政治或是色情内容并没有太严格的管控,而这两种内容在中国的互联网上都是禁忌。
本来,中国互联网的从业者们不需要过多考虑中外互联网的差异问题,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国外的企业走进来,到了互联网时代依然如此,所以中外文化差异更多地是那些到国内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十几年来,进入中国的国际互联网公司几乎全军覆没,早期的雅虎、MSN,到后来的谷歌,基本上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经营下去,只有亚马逊还在挣扎,而有些互联网巨头比如脸书和twitter则压根没有进过中国。
反之,中国互联网走出去的,也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几年前百度曾经推出过日本版,后来只能黯然收场;新浪从一开始就有北美站和台湾站,但这些站点至今还有多少人访问则是个问题。阿里巴巴应该算是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公司,但它主要面向商家,因而算不上典型案例。
对于新浪这样的内容平台来说,推出台湾版必然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两岸人民对于政治的观点差异巨大,如果台湾用户发布一些在大陆看来无法接受的观点,即使作为新浪的子站点,也势必造成从大陆无法访问的后果。
不过最近几年来,国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相比起海外许多国家快了不少,许多企业也在海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微信在一些国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一些国产的互联网游戏,在海外也获得了不少玩家。
对于简书这样的网站,也在面临着走出去的问题。发展到今天,简书已经拥有来自全世界的用户,其中华语世界的用户占绝大多数,但不得不说,虽然同是中文用户,彼此之间的差别非常大。
这种差别不仅仅来自于文化,也来自于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比如简书提供了好几种快捷登录的方式,包括微信、QQ和微博,而对于一个台湾网友来说,可能这几种方式一个也用不上,他更习惯使用脸书或是twitter来直接登录。
去年简书建立了全国各地的社群(微信添加jianshu_dama即可加入),其中也包括台湾群,只是这个群的活跃度一直不高。直到有一天,我在简书上看到一些来自台湾的广告账号刷广告时留的联系方式在意识到,在台湾,微信的普及度应该远远不及line,因而微信群的活跃度不高实属正常。这么看来,运营一个本地化的项目,有许许多多的细节需要考虑。
下个月(9月份),我会去一趟台湾,如果你是来自台湾的简书用户,欢迎和我联系,我来组织一场台湾简友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