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传播学

每天的阳光都很好——《活着多好啊》

2021-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19周小宝

  活着多好啊

  如果觉得生活太累了,或许可以找汪曾祺先生的文章读一读。他的文章充满着对生活的爱,也许会让你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他的文字,幽默风趣,又质朴易读、如唠家常,仿佛他就坐在你面前,一一为你讲述他的家乡、他的家人朋友、还有他热爱的食物。合上书的那一刻,你会情不自禁感叹:活着,多好啊。

  汪先生是个美食大家。他对食物有着敬意,对食物颇有自己的研究、总结和归纳。人们常说: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热爱食物,对食物充满敬意。我想是了。他对食物的热爱融入了他的文字中。他笔下的豆腐:光分类就有北豆腐、南豆腐、豆腐脑、水豆腐等。拌着吃豆腐:“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读完这一段,即使不知道香椿是什么的我,也想尝一尝这香椿拌豆腐的滋味了。对于虎皮豆腐制法的描写也是十分细致清楚“北豆腐切成厚二分的长方块,热锅温油两面煎。油不必多,因豆腐不吃油,最好用平底锅煎。不要煎得太老,稍结薄壳,表面发皱,即可铲出”之后“用已备好的肥瘦各半熟猪肉切大片,下锅略炒煸,加葱、姜、蒜、酱油、绵白糖,兑入原猪肉汤,将豆腐推入,加盖猛火煮二三开即放小火咕嘟。约十五分钟,收汤,即可装盘”每个步骤,细节都一一解说。让人情不自禁跟着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在脑海中制作出了美味的虎皮豆腐。他知道怎么吃拌豆腐最好吃:香椿拌豆腐,他知道虎皮豆腐要煎到什么程度最佳:稍有薄壳,表面发皱即可。这些是他对食物的观察、了解,这种观察细致入微,恍惚之间以为我正在看菜谱大全。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各种豆腐:“文思和尚豆腐”、“汪豆腐”、四川的豆花、干丝等等。看着便让人垂涎欲滴,只想收拾东西去尝一尝他笔下的美食,体会是否真如他评价的那般美味。

  汪先生擅长细节写人,文章中没什么大事大格局需要描述,三言两语,点到即止,可读者总能接收到他想表达的,体会到他对笔下的家人朋友暖暖的爱意和思念。

  在《我的母亲》中,他写了三个人,没什么印象的生母,伴他最久的张继母,陪伴父亲的任继母。先生不记得生母的样子,可生母在他心里的地位不低:“我还记得我母亲爱吃京冬菜”“我只能从母亲的画像看看她”根据邻居的描述想象出母亲是个和善的人,样子和姐姐是相似的。对于张继母,所花笔墨最多。他称张继母为娘。了解到张继母家世处境不太好,因此“我”怜爱她。张继母面对前房的三个孩子,一视同仁,视为己出。大冬天的时候,“我”把屎拉在裤子里,她没说什么就只给“我”清理,对于妹妹长头虱也是想方法处理好。汪记得张继母的很多事:做的饭菜有些是乡下做法,味道有点怪;会为她的姑母念经;身体不好,总咳嗽……没有用到“爱”等词语,就是在唠家常中感觉到隐隐的一股暖意。对于任继母描述最少,因为汪和她接触不多,可是对她很尊敬,因为她陪伴父亲度过了漫长的很艰苦的沧桑岁月。三个“母亲”,无论是哪一个,他都爱戴着。在描述时,我妈妈的模样也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想早点回家见她。

  汪先生在《才子赵树理》中这样描写好友“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姓名,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考虑成熟,一口呵成”看到这我直赞叹,太厉害了!赵的文章具有俗白素净、简约明快的语言风格,善用白描刻画人物等特点,无论是推敲文字还是刻画方法都是不易达成的。而赵都是在脑海中一气呵成,实属感叹。汪先生也只通过几句话,这一个细节,就让我感受到赵的“才子”称号。对于朋友身上的闪光点,观察细致,并毫不吝啬地夸奖……

  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总能产生一种想要做点事的欲望,想要回到故乡,想要见家人见朋友,想要到各地去走走,想要尝美食,有欲望就是生活,活着,多好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