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亲子教育

童言无忌,父母有忌

2017-10-27  本文已影响14人  家有儿女正疯长1234_A

“妈妈,你上班路上要小心,不要被车撞了“。这是女儿今天早上送我出门上班的时候,给我的嘱咐。当时一听,就像被诅咒了一番,呆了那么一会,没睡醒的头脑立马清醒了。也顾不上听女儿后面的乖乖女再见版本:”妈妈,再见,拜拜,下午见“。匆匆而逃。

前段时间姐姐反常,每天早上都哭着不让妈妈上班,要求妈妈陪她。最近一周,姐姐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每天早上主动和妈妈拥抱飞吻挥手再见,也不哭也不闹了。只是偶尔问下,“妈妈你明天上班吗?”

没想到的是,语言再次小爆发的姐姐,今天早上和妈妈的再见语竟然是这个“妈妈,你上班路上要小心,不要被车撞了。”

当然,我也知道女儿是好心关心妈妈,只是组词不那么好听而已,童言无忌嘛。但内心深处,我免不了担忧焦虑一番。女儿的话,表面来看,是童言无忌的关心。深层剖析下,道出的是我们对孩子的不自信,及因为不自信而带来的包办。

毕竟,孩子的语言是从模仿我们这些父母的日常用语来的。她耳朵听到输入了我们平时谈话的语言,等到了某个情境,就自然而然的无师自通的输出说了出来。正因为我们对孩子不信任,我们不敢放手让她们自己做事,即使她们自我意识强到非要坚持自己做,我们也是放弃了手脚的包办,但我们语言的不放手丝毫未减,甚至不惜加上负面恐吓等。

不然我们平时经常这样负面表达:“再吃点,不吃会饿傻的”,“赶紧睡觉,小心长不高”,“动作麻利点,以免拉裤子里”,“再写几遍,小心考试打不出来。”,“过马路要小心车辆”。“路上要小心坏人,不要被骗”,等等。

因为习惯思维,所以我们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负面语言危害。当我们说“再吃点,不吃会饿傻的”,我们内心一定在抱怨,“都是因为之前吃得少,最近宝宝好像有点呆了”;当我们叮嘱“赶紧睡觉,小心长不高”的时候,我们内心也在抱怨,“都是因为之前睡觉晚,现在身高都被其他人抢先了”。

几乎每一句负面叮嘱,都有负面的不信任,恐吓,甚至是诅咒隐藏在里面。因为夹杂着说话人的明显情绪,使得语句缺乏事实,缺乏客观,缺乏逻辑,也就相应的缺乏可信度缺乏说服力。说了也相当于没有说,甚至是说了反而有潜在危害,倒不如不说为好。

因为每一份负面嘱咐,传载的不仅仅只是关心担心,深层来听,反而是一种不信任,一种恐吓。当然,宝宝会从父母那里学习模仿到这种负面叮嘱,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承载这种可以遗传的负面不信任,并习惯性缺失安全感。

其实,我们可以说,“再吃点,把小肚皮喂饱”,“早点睡觉,明天起床精神好,体力充沛”,“先把裤子脱到膝盖,再坐马桶拉尿”,“再写两遍,加深印象”,“过马路看红绿灯,看车辆动了没”,“路上不吃陌生人的食物,旅途愉快”。这样积极客观直接的叮嘱,我们成人自己说着也舒服,不是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