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好当下,从不再“恐惧”开始
文|弥小木
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我的名字叫“害怕”》
“害怕”又可以理解为“恐惧”,按《我的名字叫“害怕”》里的分析,“恐惧”的样子有很多。根据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成“担心”、“紧张”、“焦虑”、“恐怖”、“惊吓”等不同的模样。
“恐惧”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除了刻进骨子里先天的“恐惧”,人类更多的“恐惧”来自后天。
不管先天还是后天,当一个人“恐惧”时,杨定一提出过“萎缩脑”的说法。“萎缩脑”的说法很形象,比起“萎缩脑”,更直观的是“萎缩”这个词。回想下,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恐惧”,整个人不就是“萎缩”的状态?
当“恐惧”来临,一个人因为“恐惧”而变成“萎缩”的状态时怎么办?可以试试以下2个方法。
1.当成先天体质
杨定一在《丰盛》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面对自己的恐惧和萎缩,把它当作一种先天的体质来看。
仔细体会这句话,会发现,这是一种“接纳”,接纳“恐惧”,接纳“萎缩”。“接纳”之后,内心不再有“对抗”。
如果一开始“接纳”不了,怎么办?试试看下面这一步骤。
2.觉察3问
发现自己处于“恐惧”、“萎缩”的状态,就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来自于杨定一的《丰盛》,书中有更详细的解说,以下的内容是作为一名阅读者的理解:
为了谁恐惧、萎缩?
谁在恐惧、萎缩?
我又是谁?
“为了谁恐惧、萎缩?”,这个答案可能是他人,也可能是自己。如果是他人,对他人而言,旁人的恐惧、萎缩大概除了是负担,也没多大的帮助。如果是自己,这样的恐惧、萎缩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谁在恐惧、萎缩?”这个问题的回答,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也就是“我”。那么“我”又是谁?
想要知道“我”是谁?似乎是很哲学的一个话题,但却可以通过“呼吸”来感知。在“一呼一吸”之间,感受“我”的“存在”。
只是“感受”就好。
这个方法很好,至少目前个人用下来,觉得简单又高效。不需要去分析太多关于“恐惧”背后的原因,只要感受“呼吸”就好。
“呼吸”着“呼吸”着,所谓的“恐惧”也没那么“恐惧”,甚至消失不见。至于如何“呼吸”?建议阅读杨定一的《呼吸,为了疗愈》。在那本书里,关于“呼吸”讲得很透彻。
活好当下,从不再“恐惧”开始。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