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路上那些不情愿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1
我的学霸同学小鱼,已经是高精尖的大龄剩女了。
在学生时代,她是响当当的“别人家的孩子”,单身至今,鱼妈一直觉得,她女儿已经成为了“别人家的笑话”。
据说小鱼以她独有的方式,拒绝了一场又一场相亲,比如故意迟到很久,点很贵的菜,或者化一个暴丑的妆。
只有我们这一班同学,在朋友圈见证她的人生精彩。比如和外籍友人一起游山玩水,和闺蜜一起来一场cosplay,或者和男同事比赛攀岩。
狠狠的抵抗相亲的小鱼,过去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有一部分女孩,已经把单身当做了一种生活方式,在她们看来,相亲是相当俗气的一件事,就像两件等价商品间的一场交易,就产地、质量、外包装、功能等进行一一比对,而这些比对基本都是硬条件,最重要的心灵契合,却被完全忽略了。
这种相亲带来的不适感,用一句最接地气的话说,是,人生的一场最大耻辱。
这些有底气生硬抵抗的女孩,本身已经生活的相当高级,大城市的包容感和自身的优异,让她们根本不想俯就婚后拉低生活质量的日子,如果小到逛街看书敷面膜,大到演唱会纪念展环球旅行,都能让她们感到舒服和惬意,又怎么会愿意走进诸如直男癌爆棚的婚姻,陷入在丧偶式捯饬孩子的屎尿屁中?
想要嫁给爱情,才是她们抵制相亲的根本原因。
2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么幸运。
Amy是我的前同事,有一位在二线城市工作,交往数年的异地男朋友,收入温饱有余、富贵不足,仅有的一点结存,都贡献给了两人的铁路交通。
前段时间Amy在推脱无数次不见之后,与一位只见面六次的本地“土肥圆”闪电订婚。在她携她那位有“半秃的额头,微挺的肚子,油光满面的脸庞,肥硕的身躯”的未婚夫出现在五星级酒店的订婚现场时,我分明听到了观席来宾的一片唏嘘,说Amy典型的嫌贫爱富。
只有我知道,这个英文名Amy, 中文名可能是王二丫的沪漂姑娘这几年的不易,那寒风瑟瑟中为加班而等的公交车,吃不起工作餐躲到便利店一隅啃过的饭团,那忍着大姨妈痛,在房东的责骂声中打包的纸箱......
生活的艰辛,有时候超越了我们对梦想的追逐速度。
有的时候,不是不想坚持,而是真的太累了,使不上劲儿了。突然远方出现了一叶小舟,想想抱在手上数年的已经快泡烂的塑料板,再想想曾经错过的无数大船小艇,生怕自己沉了,再也浮不上来,就拼了命的投奔了那一叶小舟。
爱情有时候,真的是太奢侈的东西,特别是,对那些一直有“半饿半饱”危机感的女孩。她们也有在大城市打拼的辛酸,有想要报答父母家人的孝心,更有陪一个一无所有的男生慢慢成长的委屈,周遭人的非议,舆论的压力......
无奈的跟相亲妥协,向生活低头,有几分遗憾,更需一份理解和包容。
3
影片《月满轩尼诗》里的爱莲,或许给了一个更好的答案。
她有她执拗的坚持,一心要等待打人坐牢的男友阿旭。她也有她率真的可爱,和相亲对象阿来坦言自己有男友,以朋友的方式和阿来真心相处。
后来暴躁的阿旭让爱莲发现,这不是自己真正值得托付的人,而阿来也在傻傻为前女友做备胎后醒悟,那个能和他一起笑,一起看侦探小说,一起在茶餐厅吃蛋挞的露齿女孩爱莲,才是他真心喜欢的人。
爱莲最后在与阿旭分手之后,接受了和阿来相处。
爱莲和阿来开心相处顺其自然,随心而动,才是最好的结局。
给所有的相亲男都贴上一个不合格的标签,未免太武断了一些。女孩,需要给自己一些机会,来了解真正适合自己的那杯茶究竟在哪里。
一味否定所有的开头,势必猜不到开心的结尾。
从开始的极度不情愿,到跟生活妥协,以一段相亲来结束所有的不幸,其实并不是一个happy ending,情感的互动是双向的,再怎么掩饰,对方终会发现你不那么纯粹的内心。
暂时找到的一个栖息港湾,或许将来仍需要为这段捷径买单。
真正的态度,是既不迎逢,也不抗拒,去试一试生活中各种可能,以一颗客观公正的内心,遵从自己的感觉,毕竟,相亲路上不都是坏男生,其他场合认识的也有可能是渣男。
愿所有的好姑娘,都能如愿以偿,找到自己的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