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在金融院校念中文系是什么体验?

2021-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东行_Dan

“你在什么学校啊?”

“广东金融学院”

“三年还是四年?”

“四年”

“学金融啊,不错,好找工作的。”

“我学的不是金融……”

一旦有大人问我,每一次的对话基本上都以这样的方式开头,我需要花费力气去和大人解释我的专业,以及为什么我会在金融院校里读个和金融一点边都沾不上的专业,好让她相信我当初选专业的时候脑子没有进水。

我所学的专业名称为“汉语言文学”,每一次,几乎是每一次,亲戚问我专业,我都要重复好几遍这五个字。

看到对方脸上还是一副不解的表情。

我只好说“就是学语文的。”

“哦~以后出来是做语文老师的吧,或者考公务员?”

“嗯……大概吧。”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自己也没想好,但听起来,学这个专业除了以后当老师和考公以外,好像确实没什么选择。

大概就是外界对于中文系的偏见吧,万金油专业,什么都可以,又好像什么都不行。而实际上,中文系的确很难在就业这方面像其他专业那样提供更多的选择,所学内容和工作似乎也根本不搭边。

在互联网时代,会不会P图、拍视频剪视频、运营新媒体账号,这些技能好像才是比较看中的。

至于文笔好不好,写不写得一手好文章,说实话,在大家文化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除非是文采斐然、才华异常出众,否则其实大家对于文字的运用水准也都是差不多的。中文系可能会有更多文学作品的阅读量,输入得多,对文字的感受力也会更敏锐更细腻。但这也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如此,毕竟也是有人不喜欢读文学作品的,以及,阅读这件事,就算是其他专业也可以做到,听起来更像是一种爱好。

特别是在金融院校读汉语言,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一开始连自己都没法说服。在广金也学了将近三年汉语言了,作为一名大三老学姐,对于汉语言的感情还是有点复杂,很难简单说喜欢或讨厌,但还是想为自己的专业写点什么,也梳理一下自己的情感吧。

1、关于选择汉语言文学

很肤浅的理由:听说不用学数学。

当时一听金融、会计啊什么的就莫名排斥,觉得很无聊。自己又挺喜欢文字的,周围也渲染出一种关于中文系的幻想,于是就它了!

高中喜欢读三毛的散文,看到里面浪迹天涯真的很羡慕,不想被困在教室里面,可能关于中文系的幻想就是从这里诞生的吧。高中成绩不怎么好,自己选的是理科,怎么也学不好,发誓再也不要看到数理化了,可能这就是报复性选专业。(?)

一开始本来很喜欢新闻的,觉得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整个人还有点理想主义,再到后面发现要改变世界得先将自己安顿好。

我开始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看了很多中文系的出路,老师、新媒体编辑、记者、公务员等等其实都是可以的,最好还要考研,会比较好找工作。

但经过论文的反复毒打以后,发现自己真的是不适合学术研究,再这样下去可能头发迟早掉光。至于找工作,技能基本没有,大厂难进,而且还不稳定随时有可能被开,福利完全没有保障。越读越觉得自己前途一片黑暗……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这大概是许多个汉语言学子的焦虑吧,所学内容实用性不强,不知以后该做什么。

2、体验感

那么,学汉语言文学是什么体验呢?

最开始觉得轻松,但很没有安全感。很难知道自己学得好不好,学到了多少,完全是不可知的。

其他专业可能会布置题目,比如计算题啊,有标准答案在那里。

可我们的题目更多是开放式的,比如赏析一部电影或者一首诗歌,虽然也有规律可循,想要得高分也可以背一些套话,但更多的还是个人的看法,写出自己的见解为佳,主观性比较强。期末改分也摸不清老师的想法,没办法知道自己答得好不好,更多的还是看老师喜不喜欢?所以每一次期末,都感觉稀里糊涂的。有时候觉得自己答得挺好,结果分数却很低,这都是很常有的事。

是不是特别像高中语文?和人调侃,高中语文就是玄学,没办法学好,现在看来汉语言则是玄之又玄。

但如果你对文学很有兴趣,大概会觉得这也是一种乐趣所在。

后面课一多起来也不轻松的,背的写的非常折磨人。相比其他数学类的科目,确实是不怎么容易挂科,但与此同时想得高分也难。

3、学什么

大一的课少到出奇,到周四就基本没课,开启四天小长假。会学现代汉语、基础写作,国际音标我现在还弄不明白。

我以为我只是不擅长语言类的学科,谁知道下学期来了文学概论,讲些很神秘、形而上的东西,感觉有点像哲学,反正就是听不太懂吧,(志强哥)老师很好,会给我们许多自由讨论的机会,其间也有很精彩的讨论,就只能是围观大佬们的发言啦。效果还是不错的,大家也有一些表达欲。

语言学、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新民哥的口头禅我们都耳熟能详啦,“就你,还汉语言?”印象真是深刻,有点凶凶又很幽默的老派教师。

西方批评史和文学概论讲的内容差不多,很多文学理论都是西方那边先研究出来的,内容有一些重合。

再然后是我很喜欢的利娟老师的古代名著选读、俏湄老师的外国名著选读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这几个学期少不了的课。大二上学期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一个学期,碰到了好喜欢的老师,也有和很有意思的人聊天交流。

再然后在网课期间,上完了创意写作、《道德经》、美学原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可能因为通过屏幕上课吧,没什么太多感想,连面也见不到。

上学期上了国学原典导读、唐宋文学、很喜欢的彭老师的影视文化、古代世情小说选读、比较文学,哦对了,我们还学了逻辑学,和专业相关性不大,可能是学校特色吧,下学期还要学经济学和管理学,说实话不是很能理解,但我们也只能被安排着上课了,不知道下学期如何。

总之,学汉语言,学得越多,期末背得就越多,论文也基本一科一篇,要誊抄在答题卡上的时候真觉得手断了。抄还是其次,主要是写不出论文,感觉头真的很秃。

4、私人感受

在广金学了三年汉语言,感觉还不错。

人啊事啊,都构成了我对于汉语言的整体看法。能被很喜欢的老师教授知识,遇见有意思的同学,和舍友相处得非常融洽,都是很值得庆幸的事,由于有金融类专业的舍友,因学科不同而产生的对话有些时候特别有趣。

之前短暂上过一个月不到的金融学辅修课,我就感到这两类课程真的差别太大了,一个在讲公司、基金,一个在讲唐吉坷德、李商隐,对比起来有些许魔幻,感觉汉语言真的离生活蛮远的。

可是有时候又觉得文学其实就是生活。人文学科,经常上着上着课就会被感动到,觉得被文字、被故事所打动,是很奇妙的体验,好像我们学到的都是有点脱离实际的轻飘飘的情感体验,可是又特别珍贵。

触摸文字,为文字其中所蕴含的不知名东西而感动不已,在这个小小的中文世界里,起码我们能够意会到彼此是为什么而落泪。

你会觉得,你还没有经历过什么,可是你已经经历过许多次他人的人生,人生是多么富有可能性啊。为着这么一点微弱的感受,怎么会不留恋这个人世间呢?

想要阅读更多更美好的文字,领略人类所蕴含的复杂的情感,想要让自己有一天也能写出好文章,学汉语言最好的礼物大概就是,我真的可以,以文字这种方式对自己有所期许。

我承认,我确实觉得在现实生活里汉语言的确是没什么用,也经常自我怀疑,到底是为了什么来广金读汉语言,总是需要找到一种意义去依附,好让自己的选择显得合理一些。

可是,很多时候恰恰是我们自身的经历、我们将要做出的选择、我们可以达成的努力,构成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现在我挺想说汉语言对我来说还蛮有意义的,至于这意义是什么,我还未能很好表达,但它确实是存在的,我也相信,自己的态度能够改变很多,无论是好不好就业的专业,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兴趣也很重要。

最后我想说——

汉语言还不错,希望大家都能加油,你们都是很好很好的人,一定能拥有明亮的未来。

公众号:北客东行

欢迎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