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起来的人
那年元旦过后,有段时间我常常夜半偷摸起床。漆黑的夜,睡意全无,披上睡衣伏向床边的老式书桌,铺开毛边纸练字。
那时还住在乡下,一砖厚的墙,墙身嵌着朱红木窗和透明玻璃,呼呼的北风往屋里灌着刺骨的寒气。冬夜的一杯开水,既暖手又暖身。杯中的开水还会使我有规则地跑到外面,上一次厕所。这项持续了半年的地下活动,没有惊动家人,源于我当年又瘦又轻“练得身形似鹤形”,并且每次都蹑手蹑脚,没有动静。可以想象,一个人必须在熟睡的黑夜骨碌起来,削减睡眠的时间,并且摆脱温热的被窝,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他一定有比睡觉更紧要的计划。
故事竟起因于一则讹传。半月前那个周五,班主任孙老师班会时向同学宣布,今年的班级文化墙,交由同学们布置。班级的其它三面墙,共有六副对联,内容我已记得不大清楚,总之是劝学的名联。老师将裁好的宣纸分给班里写字较好的三位女生,回头将目光转向了黑板上方那片空地。他扭回头打量着一群十二三岁的初一学生,习惯性地长舒一口气。“这张交给谁写?”,像是一句喃喃自语,更像是不经意间从嘴角打出又想咽下的嗝,不小心被大家听到。
在班里几名路人粉的起哄下,我荣膺了这项重任。老师递给我一张四尺对开的白色宣纸。就这样,书写“学无止境”四个大字的艰巨任务撂在了我的肩上。我的“书法”,像极了草圣大醉脱帽后的龙飞凤舞。拥有路人粉,也不过是代写情书或在精致的本子上代人签名,积攒了一点人气。
我把“学无止境”练习了几十遍,实在不堪下笔,最终还是打消了亲自书写的念头。村医陈龙是我的邻居,他是书协会员并且待人没有架子。第二天,他帮我,又或者说,我俩珠联璧合—我铺纸,他书写,合伙完成了一件大作。泡好的大笔蘸饱浓墨,笔尖在宣纸上缓缓走着。这四个大字结体灵活,笔画间穿插伸缩,横如列阵排云,点如高峰坠石,直如万岁枯藤。无疑,是一件精美的书法。
这幅匿名作,被贴到了黑板头顶最显眼的位置。教导主任陪着校长,专程过来参观。还有一位老教师,边看边在手掌指划心摹。作品在众多听不见和看不见的秘密角落,被讹传为我的成名大作。十二岁少年的书法,峻拔中见飘逸,平正中见欹侧,着实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惊愕。作品没有落款,师长未曾问及是不是我写的,再加上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宣传。戏剧性的,我登上了校园的热搜榜单。
最令人结舌的是,校长安排我参加几个月后省里举办的比赛。此刻,我已然百口莫辩,在师长的点赞和期许中,那颗天真懵懂未经世事的心,被抛往山巅又转瞬下落。
一拍脑门,我做了个伟大的决定:发奋练字。比赛还有几个月,到时候可别露馅。我逐渐开始享受被人关注的幸福感。周末我买好了笔墨纸砚,陈医生送给我一本《九成宫》字帖,他成了我学书道路上的导师。我在书法方面,饶有兴趣。小时候每次赶集,除了想念馋嘴的卤肉,还特别留意临街店铺门扇左右贴的对联,回家帮奶奶烧灶时,从炉膛取根木柴,用黑头在泥地上书写。时光过的快且充实,转瞬就到了花开春暖的日子。学习书法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几个月来临池不辍,我的字也开始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世路如冥,人生若梦。最担心的参赛还没有举行,校长被调走了,从此再也没人提过这件事。我再也不用熬夜,心情随之放松。这件故事的开始和落幕,竟都充满着浓浓的戏剧性。
十多年后,回首想起那段既好笑又励志的经历,心中不禁感慨不已。时过境迁,那所学校已不复存在,邻居在好几年前也搬到市区发展。我想感谢他们:邻居、班主任和校长,学习书法道路上的引路人。从那年开始,我对书法的热爱有增无减,晨来夕往积日成年,十多年的坚持,曾经的少年终于可以向您们交上一幅当年没有完成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