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更文800字点赞简友广场

浦口

2024-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觀風䖏

下午,看看时候尚早,俩女儿说:“爸爸,想去浦口不?”

“浦口是什么地方?”

“还记得朱自清《背影》不?”

哦,原来是浦口车站,朱自清回忆父亲送他去的那座火车站。

乘坐公交703,走了若干站,我在车窗凝视路边百合华府那高悬在两座建筑中间的通道时,女儿说到站了,不远处的江边矗立的建筑,标着“中山码头”。进入,只需扫南京公交二维码即可,两元的车费,亲民,也便捷。走在通道的时候,前面的几个年轻人飞奔向渡轮,栅栏随后关闭。女儿说,不急,下一艘很快能过来。等待的时间,大可不必随年轻人忙着排队,靠着长江一侧,能观览江景,眼瞧着对岸对开过来另一艘渡轮,娴熟地靠岸。工作人员站在码头甲板的双十字揽桩旁,接过船头递过来的两个揽绳套索,熟练地套入两个柱体。少倾,闸门打开,乘客鱼贯而入,纷纷涌向二层占座,那些骑摩托和电动车的,自然在一层停靠。我们仨上二层,临窗的好位置没有,幸亏中间有空座。我发现,同乘人员大都是游客,多为年轻人,他们在过江时,兴奋起来,手机与相机咔咔地照。到了对岸的浦口码头,舱门一开,摩托与电动车先行,行人再走,但仍有一部分游客滞留不走,是打算接着回程,船家也不清场。也是,这些游客把渡轮当作游轮,两元的船费特划算。

下船,工作人员喊着:“不要停留,不要照相。”出了码头,眼前赫然是一组老建筑,顶端有字“南京北”,这里是浦口火车站旧址,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外观,依然残留着历史信息,比如“宁铁水电段托运部”“本地区邮政编码210031”,一些老街的名号如码头街西巷、老江口街、浦镇鼓楼街、永宁街、扶轮中街、和平街、大马路等,果真是“记忆中的浦口”,是难忘“岁月的背影”。犹自记得朱自清笔下的《背影》,他追忆父亲到浦口火车站送他,本来不去也行,又不放心,在车站照料,为他买橘子的情形。朱用质朴的语言、细腻的笔法,描述父亲“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又细致描写父亲肥胖的身子,如何穿过铁路,爬上月台的动作,勾勒出一位体贴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浓浓的父爱从字里行间呼之欲出,一个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在浦口车站与码头的人群里,在我们柔软的心底,走了一百多年。我不由的又想起自己的父亲,去年八月,是他的“大去之期”,我记忆中他所有的身影,瞬间似长江的潮水一般涌上心头,不由鼻子一酸,想流泪。

“爸爸,快点吃。”“糖葫芦不酸,烤肠热乎着呢。”俩孩子跑过来,打断了我的思绪,递过来的食品袋,裹着无核冰糖葫芦,还有热气腾腾的烤火腿肠。我吃着,不由赞不绝口。金陵有浦,但不摆谱,浦口车站的商贩实在,东西靠谱。“还想吃啥?爸爸买。”我拉着孩子走近摆摊群。

“玉米棒一袋八块。”“买!”

“棉花糖怎么卖?”“十五。”“贵了!”孩子嗫喏地说。

“买。想吃啥买啥。”俩女儿的神情,又像是小时候随我去逛市场的高兴劲。“毛女子,我记得你们小时候买棉花糖,好像没这么贵呀!”回想过往,心里难免有对比。今非昔比,不再有窘迫时的犹豫,岁月从那疙瘩老茧里的抽丝,若有若无,也不愿提及。

真得没办法比,时光流逝,一如浦口边上的滚滚长江水。孩子长大了,我也渐老。码头依旧在,渡罢旧人渡新人。狮子山的阅江楼,能阅江河万古流,阅不尽那阡陌交通与芸芸众生。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在那个年代能争气创奇迹,而今国家建设更是日新月异。江堤公园上,有一组码头工人搬运货物的雕塑,我给孩子们说:“老一辈人受了罪,才有了今天的美好。有你们年轻人的努力,明天会更好!”

撕扯着棉花糖,看行驶在长江上的货轮尾部那扯不断的水线。这时,航空公司打来电话,告知我预订的航班被取消,我可以申请全额退款或者免费一次改签。好事啊!我正想能允许改签的话,行程提前一天,一些重要活动最好能如期参加。俩孩子于是忙碌起来,一个打电话咨询,一个查看航班信息,她们手速快反应灵敏,远非我们这些过去式可比。

长江的上游,夕阳撒下橘红色的光辉,城市的灯光灿若满天繁星,俩孩子左右搀我离开浦口,再乘渡轮回返,城市亮如白昼。

晚饭,孩子问我,为什么一直盯着她俩看。我说看着你们亲。

2024.02.16

附图:

离码头不远的百合华府 中山码头 码头通道 揽绳 驶离 靠岸 浦口码头上岸随拍 南京北 浦口码头与南京北站之间的雕塑 棉花糖的回忆 背影 记忆中 浦口老照片 浦口站旧址 凭栏观景 阅江楼远景 近景 长江大桥远景 近景 夕阳下的广场 货轮在江面划开一条水线 轮渡内景 上岸回望 码头对面的建筑 回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