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科学家誉为上帝的学科——数学

我想有过大学经历的很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班中的大部分人都谈高数色变。正是因为高数十分难学,而且大面积挂科,使得高数在大学像英语一样,成为了一个教育领域大面积普遍失败的例证。
我自己虽然高数上未曾挂过科,可是一直在及格线附近徘徊,虽然上学时一直在学,可是成绩一直平平。学习的目的也只是应付考试,并没有觉得这东西有什么重要。
直到看了著名科学、作家、投资人吴军老师对数学的一番评价后,我才慢慢开始转变了对高学,或者更大范围的数学有了新的看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们在谈论数学前,先说说物理。
我们知道和数学一样,物理也是一个十分烧脑的学科。
物理的发展是什么样子呢?
是一种不断被推翻的学问,比喻一开始的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广义相对论,它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颠覆的过程。
可是数学不一样,数学被科学家誉为上帝。
就是数学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点确定一个面,那么它就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是无法证伪,无法质疑的,这些定理像上帝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一次,在科学家通过数学计算时,发现一个奇怪的解——正电子,也就是带正电的电子。
我们知道带正点的电子是完全不符合之前逻辑的,因为电子是围绕质子转动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只有带负电才能维持原子的稳定状态。
在这种现有理论和数学结果不相符的时候,科学家们坚信数学,并最终通过实验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也就是说只要数学结果与现有理论不相符,那么现有理论可定有忽视或者不合理不全面的地方。
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其实都通过数学产生的,不光是正电子,连著名的广义相对论也是。
在万有引力理论下,可以算出任何行星的轨迹,可是在计算离地球最近的水星轨迹中,却发现不完全符合这个定律,继续按的轨迹与实际的轨迹并不完全吻合,一亿年内偏出一弧度的夹角。正是因为这个细小的差异,才促成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的形成。
也就是说数学是凌驾于逻辑之上的必然正确的存在。
那么学好了数学,就是拥有了一个有力的武器,可以减少思考中漏洞的武器,无坚不摧,必然正确。
那么你该不该学好它或者鼓励你们的孩子学好它呢?我想你可以做出一个自洽的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