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师”学习

2022-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吅吅

用社会理想(好人)或者用教师心理特征(能力强)作为标准衡量好教师,并没有抓住教师专业的本质。回到教师本来的意义上,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因此“有效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

什么是有效教师?

“有效教学”理论注明了有效教师的5种关键行为。

1. 清晰授课,是指教师向全班清晰呈现内容

有效教师能使要点易于被学生理解,能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他的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2. 多样化教学,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上课内容

多样化教学的另一明显有效的方法,是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

教室里的物质的质地、多样的视觉效果都与学生的注意力相关,并能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学生注意力水平越高,教学有效性就越高。看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有效教师的重要特点。

3. 任务导向,是指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教学

在课前课后,教师都应自问: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自学或独立思考用了多少时间?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

4.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增加学生学习时间

教师的教根本上是用于学生的学,如果在上课的时候居然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那么课堂的有效性便打了折扣。

5. 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任务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那么学生成功率就高;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会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那么成功率就中等;而如果学生根本不理解任务,更谈不上完成任务,那么这就是一堂低效乃至无效的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