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祭:马范桥知青下乡五十周年返乡纪实(二)
3.
在村委会的大门前,我们刚一下车,就纷纷的被热情的乡亲们拉住了,大家站在大街上携手话往昔,互叙述衷肠,“相见不相识,称名忆旧容,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小窝是我们知青伙房的大师傅,如果不是说起名字真的不敢相认,问起曾经给我们知青做过饭的其他人,他告诉我:黑眼和箩头两位师傅都已经不在了,而有财现在没有在村子里住。村委会的干部都比我们年龄小的多,当年我们在马范桥一起劳动生产的是他们的父辈,那一辈人许多都不在了。我们的知青小院就在大队部的旁边,现在也已经拆除了,老乡指着一处漂亮的院落,告诉我们,那里就是当年知青院子的旧址。
我们拿出准备赠给马范桥的锦旗,上面写着“赠马范桥:奉献青春的第二故乡”。看着第二故乡几个字,心中便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亲切感,那里曾是我们身心的庇护所,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现在更是寄托着我们无法释怀的乡愁。村支书建议我们在锦旗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大家轮流在锦旗上签名,不光是我们这次回乡的十一个人,那些没有来的,还有已经离去的知青,都代他们签下了名字。接着我们共同手执锦旗,与马范桥的父老乡亲、村委领导班子一起合影留念。五十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更替,除了在那些还记得我们的乡亲们心里,我们知青在马范桥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了,也许之后这面锦旗就成为我们知青在马范桥留下的唯一印记。
接着我们在村委会的会议室举行了座谈,共同回忆当年下乡插队的浓浓深情。村两委班子领导干部和乡亲们早早就做好接待知青回乡准备工作,还通知了许多当年与我们熟识的老乡参加座谈,让老知青们的回家省亲之旅有了宾至如归的温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人生中的五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生命如流水,青春总是太匆忙转瞬即逝。阔别故里,魂牵梦萦,随着时光流逝,大家越发留恋和怀念那段艰苦的岁月。
当年的马范桥大队有四个生产队,全村不到八百人,从村里的公示栏可以看到现在全村已经是1380余口,现有耕地1650亩。过去我在村里也搞过土地测量,总觉得现在的耕地面积比过去还要多,我想也许是村里被平整掉的两道沙圪垱变成了良田了,长长的沙圪垱可是很大的一块土地。现在村里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粮食作物,过去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已经不种了。
万般思念,不如一见。当我们再次踏入曾经生活过、劳动过的地方,无不满怀感动,那些曾经走过的路,住过的房,发生的事,仿佛还历历在目,然而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却有恍如隔世的感觉。看着那些同样是白发苍苍的乡亲,当一双双手紧握在一起,谈起难忘的往日时光和趣闻轶事,如数家珍感叹唏嘘,那种亲热劲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心中多年的思念顷刻间化作热泪尽情释放,此时,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在马范桥生活的年代。
当年我带着弟弟一起来到马范桥插队落户,那时弟弟只有十五岁多一点,是村里的父老乡亲给了我们各方面的照顾,年幼的弟弟也常常会给村里带来一些麻烦,是他们手把手的教给我们干农活的技术,是他们一直都包容着我们的幼稚和无知,村里的人至今都还记得我们兄弟俩在村子里的种种有趣的事情。不觉青春韶华早已远逝,在努力地回忆中,往事似乎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不觉得伤感涌上心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那里就是你们知青小院的位置 在锦旗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和马范桥的乡亲们一起合影留念 在村委会和乡亲们座谈交流 往日时光,共同记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4.
接着村委会安排我们参观村容村貌,到一些老朋友家里拜访,看望那些曾经在广阔天地里共同奋斗过的兄弟姐妹。村里原来各生产队都已经改称做村民组,但是区域还是过去生产队的区块。村里安排各组的人,带自己生产队的知青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人,现在村子挺大的,没人领着真的很难找到人。
马范桥村的民居,过去住的都是用麦秸和泥垛墙的那种房子,泥墙外面抹白灰,木质的房梁,屋顶盖青瓦,现在这种房子基本上都已经看不到了,只有偶然看到一座没有人住的老房子还保持着原状,房子的主人都住到城里去了。村里每一家的宅基地大小都差不多,建房的结构形式也大同小异,房子堂屋在我们城里人看起来都很高大宽敞,钢筋水泥的建筑,外墙都贴着瓷砖,大玻璃窗户很明亮。不同的是,有人修的是楼房,更显得很气派,我们走进的几户人家院子里都停着一部小轿车。
现在村子里的路修的都很宽,水泥路面平整干净,车辆通行很方便,村子里的人看着并不是太多,家家门楼前坐着的都是老年人。我们四个二队知青,粘杰、徐航、徐进、赖素荣,由两个原来二队的老乡领着走村串户,一个是赤脚医生小全,他现在还在村里开着一个诊所,另一个是二队保管小七的儿子马长流。我们最先走到小全的家里,宽敞整洁的院子,房子很漂亮,我们和他们家人一起拍了合影留念。接着走到的是小七家里,他也已经七十七岁了,如果不是他儿子告诉我们,真的认不出来这个人就是当年聪明能干的小七。然后我们去二队副队长马申家里,他不在家,说是去他儿子家里吃饭了,恰巧我们在半路上就遇到了申,他也七十八了,身材还是那么高大,他告诉我们,自己腿脚不好所以走路时手里提着一把折叠椅当拐杖。有成是我们那时候的小伙伴,曾经开卡车做个体长途运输,现在也已经不再干什么了,听说他的几个孩子都是大学生。
二队队长马中央也是我最想看到的人,他和儿子住在一起,当我们进入房间时他正躺在床上休息,看见我们进来一骨碌就从床上起来了。他已经88岁,看起来身体还不错,头脑清晰语言流畅,我曾经跟着他当了四年生产队会计,他说我帮了他很多的忙,还清楚地记得我俩抬着水泵到新乡水泵厂修理,住在我们家里的情形。听到明山已经去世了的消息,他低声地说到:那可是一个好孩子啊!当时明山是我们二队的副队长。他又告诉我,老偏死了,当年我要参加高考,是马偏接过了我的账本,我才能请假去复习功课,他也是帮了我的大忙。马中央是农村的小知识分子,早年读了不少书,聪明能干,人民公社解散之后,他又去面粉厂工作了十几年。他说:现在村里的人,生活的都很轻松自在,吃的住的都很好,虽然钱不算富余,倒也悠闲自得。
我们还去看望了宝蛋,他会木匠活,也是个聪明能干的人。队里的棉花技术员小六,他躺在床上已经不能动弹,也说不出话来,可是当我们说出自己的名字的时候,他竟然点头表示记得。最后我们又去了黑蛋家里,黑蛋和我们知青关系一直很好,可惜的是他也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我们看望了黑蛋媳妇,她在家里正忙着带几个孙儿,我们的到来让她很激动。每到一家都会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盛情邀请我们留下来吃饭,我们只能告诉他们,村委会已经有了安排,下次来了再说吧。心里还有很多想见的人,可是时间太紧张了,村委干部已经打了几次电话让我们回来。
村里的街道干净整洁 在赤脚医生小全家里 路上遇见过去二队副队长马申 我和二队保管小七是老搭档 二队队长马中央已经八十八岁了 有成(左)是我们当年的小伙伴 这是在宝蛋家里 黑蛋已经走了,我们去看望他的妻子(左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