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状态不好,才做不到吗?
难得的晴朗天气,暖暖的太阳照在阳台上,一扫冬日的阴冷,身体也被这早春的太阳唤醒,想舒展一下。
换上运动服,戴上耳机,一切准备就绪。嗯,今天天气这么好,可以跑个5公里。经过10钟的热身,调高速度,跑起来...
没几分钟,开始感觉到小腿肌肉紧张,坚持!再过了几分钟,感觉跑动的韵律有点乱,不太能集中注意力,再坚持几分钟!感觉到注意力开始被肌肉紧张分散,就不再低头看屏幕了,两眼看向前方,有意识地将注意力放在手臂上、脚步上。
可在调整了半天后,还是感觉小腿肌肉越来越紧张,紧张到近乎有点疼。终于在勉强达到3公里的时候,按下按键,将速度调到快走。
本以为睛好的天气,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状态。谁知,身体状态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它就是无法进入状态。
距离上次跑步已经有半个多月了,长久疏于运动的身体,很难一下子适应我想跑的节奏。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跑步机买了近2年了,计划每周跑两次,但没有几周能坚持。冬天有冬天的理由,夏天有夏天的理由,每一次都信誓旦旦,可是结果不会陪自己演戏。
稀疏跑过的次数里,时而能够跑够5公里,多数时候是跑不到的,跑的时候觉得状态不好,就坚持不下来了,总是“状态”在影响着自己坚持跑到目标的信心。不禁在想,真的有状态这一说吗?
长久不锻炼的身体,突然给它一个有强度的运动,它能接受得了吗?每次一上跑步机,就想着5公里,可是状态会说来就来吗?
肌肉的调动需要循序渐近,身体也有记忆力,平时天天坐着,从来不运动,肌肉早就忘了紧张感是什么,也难怪它不配合。
状态这件事儿,不是随心情来的,不是说心情好,你的状态就一定好。就拿写作来说,今天精神挺好,头脑清醒,但不一定能够文思泉涌,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时常会有很多人说,我今天状态不好,不知道要写什么。其实不知道写什么,关状态什么事儿?明明是观察的少,积累的少,思考的少,头脑里没有东西可写。和运动一样,写作上的训练不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还没形成,当然也就无法我手写我心,理不清思维,说不清表达,逼到最后,只好拿状态来安慰自己:今天实在不在状态。
状态不是阿拉丁神灯,一唤就来,状态是需要一点点唤醒的。
状态,是可以训练的。首先要了解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不等同于最佳的自我,我们的缺点、困难、甚至不光彩的经历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我们或许没有主动选择它们,但是它们已经在那里,除了承认,我们还能怎样呢?
数次立下的跑步flag,就是坚持不下来,这就是自己的惰性在做怪,时而惰性和拖延就是自己的问题。而就此认为自己有拖延症,这种负面的评价会给自己心理暗示,丧失个人力量,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否认自己可以通过养成具备某种能力的勇气。
很多学习写作的朋友,刚开始每天更文时非常有信心,写到一段时间之后,觉得没东西可写了,写的内容看不到有多大进步,信心开始减弱,打退堂鼓。认为自己不具备写作的天赋,不是写作这块儿料,再怎么写也不一定有收获。
了解真实的自己,真诚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弱项,不让弱势心理带来的负面效应妨碍能力的发挥。
运动的状态需要有步骤地练习,让肌肉逐渐适应运动的强度。写作的状态需要有目的的学习,让文字逐渐满足输出的需求。
谁都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不成事儿。想要保持状态的常态化,就需要经常刻意练习,保持一定的频率,时常运用养成习惯。让肌肉形成记忆,让思维形成系统,让状态像开关一样,需要它的时候,打开它,它就能能量满格的出来,配合你完成你想要做到的事情。
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游戏还需要一级级升级打怪呢。在面临挑战的时候,正确感知自己当下的状态和心态,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确定当下能做到的目标,让身体和心理为这个目标付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给自己一点点信心,调整出更好的状态,打造我们的最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