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文学共济会文学-救赎

【原创】“圈”中——(上)渐行渐远,早已不知心的去向。

2017-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炼文冶心

——你说你在圈中,其实已被圈中。被虚妄压榨的可怜虫!

景点分为两种,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可惜很多人欣赏不了。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下,过不了多久忘个干净。很少能静下心来,或端坐一隅,或伫立一旁,感受大自然的情怀,放飞心灵天人合一,得到一丝感悟,或者带来一丝慰籍,甚至于若干年后,这种感觉感悟每每回想心里满满;人文的历史沉淀,朝代的兴衰荣辱,武将的横刀立马,文人的大江东去,统统没感觉。每次前往景点随便看眼简介,好了,了解!逛一圈,好了,我来过了。去的时候人山人海,回来时一身疲惫。要说无所得?那是不会的,愿望清单划上一笔,朋友圈中显摆一下,被问起什么感觉,要么吹嘘一番装作很懂,要么不屑一顾提高姿态。

出去转一圈只是平常日子,平常感觉,无非开开眼界,图个新鲜。风景本身带来不了满足,但风景的附加价值可以满足自己。你说某某景点啊?我去过,然后有了共同话题;某某地方你去过,听你描述蛮不错,有时间我也去;某某景区你没去过?哈哈,我可去过,然后说上几句,迎着周围向往的目光,心里很有快感。

很多人想体会景色本身的价值,但体会不了。为什么?体会是用心,而不是带个身体逛一圈便能感受到。实在体会不了,就有人拿起石头或者笔墨刻上自己的大名,后面加上到此一游,看!我留下痕迹,值了!回去还能吹嘘一番。

“所谓旅游是离开自己玩腻的地方,去别人玩腻的地方。”——很多人的感受,但就是“别人玩腻的地方”去一次就没怎么去了,为什么?腻了!吃菜的时候怎么没见你吃一次就腻?说到底,是根本没品出味道。以后还有别的景点,明知去后结果一样,还是得去。就不提自驾的劳累奔波,带团的黑心导游(部分),景区的高价消费,市场的龙蛇混杂。

旅游的本身感受不到慰籍,但通过交际圈中的折射可以带来快感。当事物附加价值远远大于本身价值时,总感觉有些悲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想过的很好,怎么知道自己过的好或不好呢?找参照物呗,像倒退的景色证明自己的前进。好与不好,比别人好就好,比别人不好就不好。看到跑在前面的人,内心焦虑。瞧瞧落在身后的人,顿感安慰。

爱情建立在面包上,精神建立在物质上。人们在物欲的追逐中渐行渐远,早已不知心的去向。

身处圈中,既能攀比他人带来快感,又能让无心的自己,不那么孤独。

人们因为需要,相互交集;根据喜好、欲求组成圈子;认识的人越多,圈子越大,更能体现自己的魅力与价值。

一个人能力有限,相互帮助,便能办成自己很难办成的事;

一个人渠道有限,相互认识,你的渠道便是我的渠道;

人们尝到朋友的好处,大肆发展圈子。见过几次面便是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甚至从未谋面,只要出现在圈里,那就是朋友!前提是对方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或者以后能带来好处。

很多人想和土豪做朋友,一般情况下土豪只会和土豪做朋友。跟狼千里吃肉,跟狗千里吃屎。相互之间差距越大,一方得到的利益越大,另一方感受的拖累也就越多。找个有钱人结婚,也许会招受冷嘲热讽;找个有能力的人做朋友,一定会得到他人的赞叹。

所以,很多人尽量的伪装自己,争取和“上一个层次”的人做朋友,同时得到现有层次人的热捧,被捧起来的感觉谁不喜欢(只是摔下来的时候比较惨)。有个成语叫忘乎所以,人长时间被捧起便忘了自己真正的高度,妄想永远保持这份强势,享受随之而来的待遇。但时事有兴有败,有聚有散,兴败不由己,聚散不由人,人们沉迷于虚妄之中,折磨着自己和他人。

权高财重高朋满座,失权无财门可罗雀。得势之时谁是你,失势之时你是谁?叫骂社会现实,人性残酷,却从来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认知。

结交朋友,动机大多是——附加利益,而不是看重人的本身特(品)质。

当屋漏偏逢连夜雨,墙倒众人推时,与其责难他们,还不如怪罪自己,冲着利益而来,必会随着利益而去,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别人也不在乎。

似乎人人厌恶这种虚伪,但类似的事情人人都有遭遇。因为别人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自己也同样对别人做过。

所以,但愿不出什么大事,平时小打小闹体会“圈”中虚假的真实。人人都有物质情感上的诉求,能够满足便好,难得糊涂嘛。

未完待续...

炼文冶心(已开通原创)

感谢大家前来品文、关注。鄙人在此拜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