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旅行日记-《摩托日记》

2018-06-28  本文已影响10人  学习博物馆馆长

01—作者其人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切·格瓦拉是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959年起任古巴政府高级领导人,1965年离开古巴后到第三世界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击战争。1967年在玻利维亚被捕,继而被杀。切·格瓦拉死后,切·格瓦拉的肖像已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

02—日记介绍

手记式的文字记录了1951年切·格瓦拉和朋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两度靠骑摩托车和在公路上拦车,在南美洲五国漫游的旅程,以及他的观察与思考。两位年轻人在旅程中体味到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种事物不断地改变着他们的看法。格瓦拉亲眼看见了人间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进而悟出自己生命的方向。就在这场发现之旅之后,切加入了古巴革命。

03—日记展示

P16

对于每一个成功的探索者而言,第一戒律就是:凡是远征都有两点,一是起点,二是终点。如果你想让第二个理论上的点和实际的终点相吻合的话,那就不要考虑任何方法—以为旅途是个虚拟的空间,该到终点的时候自然就会到终点,到达“终点”的途径很多,方法自然也很多。也就是说,方法是无穷无尽的。

P74

在这个时候,医生就会感到完全力不从心,就会渴望变革,渴望消除不公正的社会制度。仅一个月前这个可怜的老太太还在自食其力,靠当服务员为生。当时她尽管也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最起码还算活得有尊严。而沦落到目前这种状态之后,那些家庭穷困、无法支付生活费的人,便会生活在他人毫无掩饰的刻薄言语之中;他们不再是父亲、母亲、兄弟姐妹,而纯粹变成那些为生活而苦苦挣扎的消极分子,他们也因病魔缠身而遭人厌恶,最后便成了社会上健康人痛苦的来源,因为赡养病人像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正是在那里,在那最后的时刻,在那些最远只能看到明天的人身上,我们明白了笼罩在全世界无产阶级生命中的极大悲剧。那一双双即将沉沦的眼睛里透出的是那一丝对谅解的渴求,以及对那份失落于空虚之中的慰籍不顾一切的寻求。同样,他们的身体也将消失于笼罩在我们四周的那种无穷无尽的谜团之中。我无法预知目前这种建立在荒唐的等级制度上的秩序还会持续多久,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现在真应该少花些时间自吹自擂了,而应该多花些钱用于改善对社会有用的事业了。

P251

未来属于人民。无论历经漫长岁月,抑或瞬息之间,有朝一日,我们国家,以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终将夺取政权。问题是,人民需要接受教育。人民接受教育并不是在夺取政权之前,相反,是在夺取政权之后。他们只有付出代价后才会学习,而代价往往是惨痛的,甚至会夺走许多无辜的生命。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的死也许并不无辜,因为他们犯了大忌,违背了自然法则。也就是说,他们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所有那些不懂变通的人——比如你和我——生前为创建新的力量牺牲一切,临死的时候会咒骂自己的所作所为。革命不带个人色彩,它会耗尽人们的终生,甚至利用他们的记忆作为例证,去教化那些追随他们的青年人。我更是罪大恶极,因为我更老道,阅历更丰富,这个怎么说都不为过。离开人世的时候我终将明白,我的牺牲源自我们顽固的,腐化的,崩溃中的文明。我还知道,走向死亡的那一刻你一定是紧握拳头,咬紧牙关,心里积满了仇恨和抗争,因为你不是这个处于崩溃边缘的社会的象征(某种毫无生气的榜样),而是其中有血有肉的一员。尽管我所知道的这些并不能够改变历史的进程或是你对我的看法。你常念叨着蜜蜂筑蜂房的团结精神,并以此作为激励你的动机。你和我一样有用,只是你不知道你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多么巨大,而这个社会却无情的把你扼杀。

04—个人心得

观世界,而后才有世界观。写旅行日记的不少,但偏于当地的风景、风俗、美食等,而作者通过旅行去深度体验、融入当地的环境,进而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洗涤,找到生命的意义,放弃本来的美好前程,弃医从武,选择一条艰难但又意义非凡的革命事业,最终也为此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成为全球反主流文化的象征。这样深刻的日记,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从中汲取能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