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调理

体质辨别及调理

2018-10-20  本文已影响148人  徐先生12345

体质的认识自古有之,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

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

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

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这里的阴阳人和体质讲的是一回事,形态不同,筋骨气血不同,决定了体质不同,笼统的概述,没有细分。

到了东汉,医学大家张仲景又进一步把体质分为三阴三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到了现代,各位中医大家又做了更加细致的区分,说法大同小异,做了不少比较,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下,供大家参考,旨在帮助确定自己的体质,清楚的知道在生活方面如何养生,调理成健康体质。

【体质是什么?】

简单点说,是身体质量的表现,每个人体质是不同的,如同外貌一样,体质是内在的区别,由两方面决定,先天禀赋(遗传基因)和后天保养。

体质不同,在同样的生活条件下,身体的适应性表现不一样。比如一起吃火锅,有人马上起痘痘,一起吃冰棍,有的马上拉肚子,还有夏天大家都出汗,有的人却穿着棉袄,根源在于体质不同。

疾病很少突然降临,大都源于体质长期偏颇不调,不健康的体质来自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认识到自己属于何种体质,就能提前进行调理,使之回归健康体质,防止疾病发生。

改善体质,正确的思路是止损+引导身体重新达到阴阳平衡,回归健康体质。当然引导的措施包括食疗,药物,导引术,艾灸等疗法。就如同一个长歪的树木,硬掰过去不行,只要固定住正确方向,自己会纠正过去。

【体质辨别及调理】

1、健康体质。

这是调理体质的终极目标,阴阳平衡,五脏六腑协调工作,气血畅达,健康少病。现代社会,这样的体质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先天之本强大,遗传基因好。二是,后天注重保养的好,没有受到太多损害,缺一不可。

几个显著特点:

1)大小便通畅,食欲稳定,不会一下子饿的如狼似虎,一下子不想吃饭了。

2)皮肤毛发有光泽。

3)身材匀称,不过胖过瘦。

4)口唇红润,不白也不紫不暗不过红。

5)淡红舌,薄白苔 。

6)耐寒热,环境适应性强,换个地方,不会有各种过敏症。

7)也生病,但好得快,不会迁延不愈。

大小便通畅放在第一位,因为人体要首先确保有进有出才能实现新陈循环平衡,有进无出,随你怎么调理都不会健康,这是人体两头,所以要先调理大小便和吃饭问题,这是基础。

要达到健康体质,至少要做到这些:

1)情绪稳定。从容淡定,不大喜大怒,任何一种情绪波动过大都会伤及一种脏腑。

2)生活规律。吃饭,排便每天按时的。

3)勿恣情纵欲。不仅包括男女之事,包括面对美食,各种娱乐要适可而止,受得住。

4)心态简单。豁达乐观,看透一切但仍热爱生活,懂得享受人生,做到平衡工作和生活。

总体而言,健康体质,修心养性是第一位的,心态不行,不管吃什么怎么保养也好,效果有限。

大家可以自己判断下,如果不达标,体质可能存在偏颇,需要调理了,下面是常见的偏颇体质。


2、阴虚体质。

阴是人体物质基础,主要包含精,血,津液,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阴虚就是这些被过度消耗了。

【表现症状】

*怕热。五心烦热,手心脚心爱出汗。

*发干。口干咽干,眼睛干涩,皮肤干,嘴唇干,大便干便秘。

*盗汗(睡眠中出汗),耳鸣;

*易失眠,烦躁不安,情绪容易躁动;

*体型偏瘦,怎么吃都胖不起来。

*喜欢冬天害怕夏天;

*舌质红,舌苔少或无,有的有裂纹严重。

核心标签:热,干,瘦,火。

【成因】

*长期熬夜耗损阴血;

*思虑过度,性格压抑,啥事都憋心里,成火耗阴。

*纵欲过度,耗损精血;

*过食辛辣刺激温燥之物,耗损津液;

【调理思路】

①饮食原则:尽量吃煮,炖,焖,蒸,少吃煎煮刺激辛辣温燥。

滋阴食材:乌梅/百合/银耳/燕窝/玉竹/百合/沙参/葡萄/雪梨/西瓜/莲藕/鸭肉/海参。

②不宜过度运动流汗,汗液也属津液,晚上宜静养不宜过动;

③修心养性,忌发怒发火耗损阴液;

④早睡是必须的;

⑤中成药:地黄丸系列。

六位地黄丸(肾阴虚)/杞菊地黄丸(眼睛干涩耳鸣)/知柏地黄丸(小便很黄骨蒸潮热)。

作为保健调理用,量和频率宜少不宜多,且适可而止无需长期用。

⑥辅助技巧。

*按摩穴位:太溪穴/三阴交/涌泉穴;

*静坐,冥想;

⑦节欲也是必须的。

凡滋阴,须配合陈皮,砂仁,茯苓等一起防滋腻难运化。


3、阳虚体质。

阴是物质基础,阳是动力,类似于黄豆要变成豆浆,需要靠机器动力,阳是动力。黄豆再多,动力不足也不能打出好豆浆,这是阳的重要性。

阳虚就是动力不足了。

【表现症状】

*怕冷,手脚冰凉,手过肘,脚过膝,注意这个凉不仅冬天,在温暖环境怕冷,以及同样环境下比别人穿的多。

*尤其背部,腹部,腰膝怕冷的要命。

*吃点凉的,受点冷风腹泻。

*女性则易痛经,小腹痛。

*舌质淡,不爱喝水。

*性格消沉,安静,缺乏活力,容易得抑郁症。

*尿频且清长,爱起夜,阳痿,早泄。

核心标签:怕冷,寒。

【成因】

*过吃寒凉之食,比如冰激凌,海鲜,凉菜,凉茶等等;

*穿的少不注意保暖,只有生病之人才知道健康比颜值重要;

*纵欲过度,释放的动力靠阳;

*生活环境过于寒凉了;

*衰老所致,不可抗拒;

*滥用激素,抗生素等,伤害人之阳气。

【调理思路】

①饮食原则:勿直接进食一切寒凉之物,生冷,粘腻之物;如果要吃,煮,炖且加入姜,蒜缓和之。

*提醒:水果多数偏凉,不宜空腹,饭后吃较好且单次不宜多。

*适合食材:羊肉/牛肉/枸杞/栗/核桃/生姜/干姜/肉桂/韭菜/虾仁。

②食疗。

当归生姜羊肉汤/韭菜炒核桃/干姜大枣茶/肉桂茶等;

③中成药:

右归丸(针对肾阳虚)/小建中颗粒(针对脾胃虚寒/脾阳虚)。

作为保健调理用,量和频率宜少不宜多,且适可而止无需长期用。

④辅助措施。

*坚持泡脚;

*适度艾灸,关元穴,肚脐等。

*晒太阳:除了夏天外,特别是后背;

*适度运动,但不宜太过,过则亡阳疲乏;

*小腹冷痛容易腹泻(干姜+丁香打成粉,放香囊中热敷肚脐);

*保暖是必须的,特别是空调房,多穿几件。

凡温阳,须配合少许滋阴食材:比如乌梅,百合等,以求阴阳平衡。


4、气虚体质。

人活一口气,气血是赖以存在的基础,气虚影响比较直接。

【表现症状】

*容易疲乏,一动就累,不爱动;

*容易心短气慌;

*头晕或者蹲下来站起来晕乎乎;

*比别人易感冒,抵抗力差;

*喜安静,不喜嘈杂的环境也不喜交往;

*声音低落无力,没底气,少言懒语,没精打采;

*活动量稍大就出虚汗,不是因为温度炎热或大量运动,坐着也出很多汗;

*严重些还有食欲不振、食少腹胀,大便稀,虚胖,月经前后水肿,眼睛肿。

*头晕,血压偏低,身材没有张力;

*爱睡觉。

核心标签:疲乏无力,抵抗力差,多汗,嗜睡。

【成因】

*过度节食减肥,伤及脏腑气血;

*过度运动或劳动;

*大病久病后伤气。

【调理思路】

①停止一切耗气行为,比如透支运动,明明很累还强迫运动;

应该不累的情况下适度运动。

②饮食原则:不宜过食肥甘厚腻,口味宜轻不宜重,消化也需要气血。

补气食材:黄芪/人参/党参/怀山药/大枣/白扁豆/莲子。泡水/煮粥/做饭都可加点。

③不宜赖床久卧,伤气,春夏更加需早起;

④防止过度思虑,伤脾气;

⑤慢补为好,过则易腹胀更加积滞伤气,细水长流较好;

⑥中成药:补中益气丸(针对疲倦自汗内脏下垂低血压等)/参苓白术丸(健脾益气)/生脉饮(针对气阴两虚汗多气短)。

⑦适当艾灸气海穴。


5、血虚体质。

血贯穿四肢百脉,全身都要靠血来滋养,血虚就是血不足了,脏腑无法得到有效滋养。

【表现症状】

*气色差。面色萎黄或苍白,眼睑/口唇/爪甲/舌质淡白,脉细弱无力;

*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两目干涩易疲劳,皮肤干燥,肤色白或萎黄少光泽;

*肢体麻木。手足发麻,血不足,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脑部缺血,引起手脚发麻;

*女性月经推迟/量少色淡或闭经;

*男性阳萎或半途而废,力不从心;

*过早白发/脱发,发为血之余;

核心标签:早衰,虚。

【成因】

*消耗太大,比如长期持续用眼,纵欲(精血同源),熬夜等;

*失血过多,潜在出血,比如痔疮,经量过大淋漓不尽,

*脏腑失调,生血不足,比如脾胃弱,化生气血能力差。

【调理思路】

①停止一切耗血的习惯,比如纵欲,透支运动,思虑过度,熬夜晚睡等;

②正确用眼。

避免长期持续性用眼,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应每1个小时停10分钟,闭目养神,按摩下都可。

③心主血。

不可过度操劳,学会修心养性,劳逸结合。

④调五脏。

*如果确认有炎症,溃疡,痔疮,妇科病等暗中失血,须先治这个,可能要用药了;

*如果单纯脏腑功能问题,比如湿气大,要去湿;脾胃虚要健脾胃;肝胆不好要养肝胆;这个之前文章都有专门讲过,请回复0即可看目录。

⑤食疗。

*饮食结构不偏食,不挑食,不爱吃的一点也不碰,爱吃的整天吃到撑,这不行。蔬菜,水果,肉类,植物油等等,有意识的来摄取,而非单凭喜好。

*黑米粥:黑米+桂圆+大枣,适量,红糖调味,要稠密的,不要稀。

*黄芪+当归+陈皮+茯苓,煮水喝,5-10克。

*药膳:当归黄芪陈皮混合鸡鸭等。

⑥穴位按摩:三阴交,血海穴,每天按摩下。


6、血热体质。

血热重点在于热上,虽然都有热,但和阴虚火旺有区别的,血热是热邪入血,属于实症,要凉血除热;阴虚火旺是津液不足致阴阳失衡,是虚症,要滋阴生津。

【表现症状】

*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点/小红点/瘀斑红斑/出疹等等;

*发热,持续性发热,比如手心脚心;

*易发皮肤问题。比如皮肤潮红,出油多,长痤疮,起小红点,皮肤灼热,阵发瘙痒,用手一抓抓痕是红色的。

*经期提前且量多色深;

*头发早白;

*舌质红,舌苔黄,甚者裂纹舌,口干口渴口唇红。

*大便秘结干燥,小便短黄。

【成因】

*遗传,从小如此;

*嗜好辛辣油炸,火锅,煎炒,辛辣刺激等,热邪入血。

*情绪失调,比如抑郁成火,愤怒积热,一生气感觉脸发红了;

【调理思路】清热凉血。

①食疗。

*一切油炸,烧烤,火锅等上火的不宜碰了;

*饮食尽量清爽,宜少吃蒜,葱,韭菜,辣椒等辛辣之物;

*不宜滋补:比如阿胶,羊肉,红枣,枸杞;

*勿喝太多冰水,热在血分,冷水只会伤害脾胃,时间久了气血不足。

*凉血食材:藕节/竹叶/鸭肉/荸荠/藕/荠菜/梨/苦瓜/苦菜/丝瓜/鸭肉/西瓜/香蕉。

*代茶饮:藕节30克+麦冬10克+茅根20克煮水喝,清热凉血。

*代茶饮:生槐米+百合片各5克,泡水或煮水喝。

②肝郁调节。

郁久生火,也容易导致血热,调理见“气郁体质”。

③注意事项。

*任何温补的养生方式都不宜再用,比如泡脚,艾灸,晒太阳。

*不适合剧烈运动,出汗太多,适合的运动,瑜伽,散步。

*睡好觉勿熬夜,熬夜损阴血,本来阴血被热耗损很厉害了。

*勿纵欲。

*调理血热,有的放血,专业性强,勿自己操作。

④针对性调理。

皮肤问题(症状见上):由血热所引发。

*常用药材:苦参,生地,生槐花,生地,丹皮,可以选择几种煮水清洗。

*中成药:当归苦参丸,宜少量适可而止。

⑤辅助小措施。

*坚持按摩百会穴-清热凉血,用手指或掌心按摩,带动整个头皮活动。

*敲胆经,有助于泄肝胆之火,大腿外侧中间那条线,从大腿根敲到膝盖,力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用虚拳吧。


7、痰湿体质。

痰湿是半成品,无法被身体利用,又无法排除,散布在各个地方成人体垃圾。停到肝脏,脂肪肝,停到头部,头晕脑胀不清晰,停到哪里哪里出问题。

相当一部分减肥失败,因为痰湿所致,普通的运动/节食/减肥药效果都不大,必须去痰湿才行。

核心标签:虚胖,沉重,胀闷,油脂。

【表现症状】

*形体丰满偏胖,有的爱打呼噜;

*口中粘腻;

*四肢沉重(痰湿下注四肢);

*胸闷气喘(痰湿淤积胸部,胸闷不好出喘气);

*腹部胀满,肚子大,将军肚,啤酒肚,而且按上去弹性大,半天起不来;

*额头油脂分泌多,脑门子油光光的,头发很亮;

*舌苔厚腻;

*平时痰多 ,咽部老觉得有痰堵;

*女性白带多,下体分泌物异味比较重;

*大便不爽,不成形,拉不干净。

*不爱喝水,有的上眼睑浮肿,出汗呈两极分化,有的出得多,有的一点也不出。

【成因】

*过食肥甘厚腻,口味太重,超出脾胃运化能力;

*脾虚运化不力;

*暴饮暴食;

*过度滋补,运化不了成痰湿;

【调理思路】

①饮食原则:

*清淡清爽为主;

*拒绝暴饮暴食;

*宵夜戒除;

*早餐一定要吃。

*勿节食减肥。

*合适食材:薏米/荷叶/冬瓜皮/生姜/党参/白扁豆/陈皮/赤小豆/白术。

*薏米荷叶冬瓜粥;

*生姜+大枣+桔梗茶,但勿吃,发汗排湿祛痰。

②适度运动排湿,但不宜过度了;

③尽量少用空调,给出汗的机会;

④不适合秋冬进补。如果忍不住,附带着吃点青萝卜行气,以免发生积滞。

⑤中成药:二陈丸(燥湿化痰)或者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祛湿),辅助性的,适可而止。

⑥艾灸/针灸:脾俞/胃俞/足三里。


8、湿热体质。

平时遇到比较多的一种体质,重口味饮食是根源。

【表现症状】

*大便粘滞不爽,总感觉解不干净;

*反复长痘痘,痤疮,疥疮,口舌生疮等等。

*头发爱出油,皮肤油亮,尤其是鼻部和额头这里,洗也没用。

*舌苔黄腻,舌质发红。

*性情急躁易怒。

*口苦或嘴里有异味,汗臭

*尿尿时,尿道有发热感且色浓,比如赤黄。

*皮肤经常无缘无故瘙痒。

*女性白带偏多,色黄。

核心标签:痘疮,油腻。

【成因】

*肥甘厚腻/甜腻/辛辣等重口味吃太多了,偶尔一次没事,就怕整天吃;

*滋补过度,乱吃乱补,运化不了。健康体质不需要额外进补,有病进补救命,无病进补是毒;

*喝酒吃肉过多,熬夜;

*肝炎患者,肝胆疏泄不好;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

【调理思路】

①饮食控制:

*这些一定少吃:油腻,火锅,甜食,油炸,辛辣,刺激,烧烤,肥甘厚腻,高盐,腌制等!

*酒少喝,肉要吃但每天要控量,适当补充绿色蔬菜平衡下;

*适合食材:赤小豆/绿茶/绿豆/冬瓜/丝瓜/西瓜/薏米/茯苓/白术/白扁豆/马齿苋/玉米须/茵陈。

*食疗粥:薏米茯苓赤小豆绿豆粥;马齿苋玉米须代茶饮。

②切忌熬夜,伤肝胆,易生湿热。

③保持运动,出汗,也是排湿方式之一。

④居住环境尽量干燥清爽些;

⑤中成药:二妙丸或者配合二陈丸一起吃,辅助性的,适可而止,不宜多吃。

⑥穴位:拍打委中穴,清热利湿。


9、寒湿体质。

既有湿还有寒,也是常见的。

【表现症状】

*舌苔白腻,舌边有齿痕。

*不渴也不爱喝水;

*面色无华,肢冷,怕冷怕风。

*脾胃隐隐疼痛,按按就舒服。

*四肢无力,困倦无力。

*湿泄下注,大便溏泄,吃点寒凉的 就容易腹泻。

*疼痛部位凉,受热缓解,受凉疼痛加重。

*严重的甚至肌肉疼痛,心绞痛等。

【成因】

*外受寒湿,比如雨淋;

*无法正常排汗,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中;

*从来不运动;

*过食寒凉之食,比如冰镇啤酒,冰镇习惯,海鲜等;

*过度素食,每天以蔬菜水果为主,这些多偏凉且水果糖多,易于成寒湿;

*纵欲导致肾阳虚->脾阳虚;

【调理思路】

温阳去寒,健脾祛湿。

①食疗。

*饮食上,如上所讲,不宜再碰寒凉之食,冰镇的,海鲜等等;

*营养均衡,不宜过于素食,水果每天不宜多吃;

*甜食也不宜多吃,滋腻困脾生湿;

*酸属阴,和寒同类,不宜多吃,比如山楂;

*苦寒少吃,过于寒凉;

*适度吃点辛味的食物:比如花椒,香菜,姜等。

*适合食物:冬瓜(加点姜)/鲤鱼(加姜)/牛肉/莲子/玉米/豌豆/红枣(配姜)。

*代茶饮:党参+白术+茯苓,直接煮水喝,祛湿健脾。

*代茶饮:陈皮4克+茯苓12克+薤白头5克,煮水喝,祛湿。

*食疗粥:茯苓+白扁豆+玉米,祛湿温阳。

②做好保暖。

*不在室外露宿,以免风寒湿气蓄积于体内。

*忌用冷水洗头、冲冷水澡,以免伤阳气。

*空调房做好保暖;

*姑娘们经期更要注意保暖,避免淋雨涉水和久居阴湿之地。

③泡脚。

适度加点生姜+花椒+艾叶,温经散寒祛湿。

④温阳为本。

*节欲是必须的,保肾阳;

*阳虚调理,可参考阳虚体质;

*适度艾灸关元穴。

*生姜+干姜+大枣+陈皮,代茶饮,驱寒温阳发汗。


10、气郁体质。

说白了就是气不通啊,发生气滞堵塞,最常见的原因是情绪不调,肝郁。

肝是主疏泄的,气血通畅,脾胃升降都要靠肝来疏导,情绪不调则易于肝郁,疏泄失常,发生气滞。

【表现症状】

*长期情绪低迷,郁郁寡欢,唉声叹气;

*两肋胁痛,女性乳房胀痛(尤其经前);

*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敏感易受到惊吓;

*容易生闷气,有火憋着不发;

*睡眠不好,大便有时发干;

*咽喉感觉有异物,卡住了,出不来下不去;

*同时伴随脾胃问题:胃胀/恶心/吐酸/嗳气打嗝/纳差腹胀/腹泻等。

核心标签:胀痛,忧愁焦虑,不开心。

【成因】

*本身性格有关,天生爱生闷气,多愁善感,胡思乱想,无中生有;

*身体本身问题,各种症状不适,影响了心情,深感郁闷和不公;

*外界压力,工作,感情,考试等等所诱发。

【调理思路】

①修心养性是关键。

养心是第一位的,这个是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导致的肝郁,养心到位了,便能以不变应万变。这个后天是可以培养的,比如读有深度的书,练书法,瑜伽,太极,静坐冥想等等。

②不良情绪及时发泄,千万别憋着。

唱K/跳舞/哭啊,喊出来/聚会分散注意力 /听轻快的音乐 / 看喜剧电影 /家人倾诉交流。

③勿久宅。

人活着并非为了工作或学习(这些只是手段),劳逸结合,每周抽一天出去玩玩散散心。

④食疗。

*白梅花+玫瑰花+牡丹花+陈皮+大枣:3-5克,泡茶喝,疏肝解郁;

*适合食物:木瓜,黄花菜,茼蒿。

*食疗粥:小米(或大米)+山药+大枣+白梅花+陈皮(或青皮),白梅花陈皮要后放,疏肝理气健脾胃的,用量自己搭配,够一碗就行。

*因情绪不畅诱发了腹泻拉肚子,用炒白术/8+佛手/8+茯苓/15+炒薏米/15克,煮水喝。 

⑤中成药:

肝脾/胃不和:逍遥丸/疏肝和胃丸 / 柴胡疏肝丸(临时调理)。

⑥穴位按摩:膻中穴,太冲穴,两肋部位拍打。


11、血瘀体质。

血瘀就是血流不畅或局部有血液停滞,长时间不疏通,易演变为肿块,结节,增生,肌瘤等等。

【表现症状】

*身体有某些肿块或增生;

*常刺痛,比如腹部,痛经,胸部等。

*脸上容易长斑,黄褐斑,雀斑,老年斑等;

*皮肤容易出现青紫瘀斑,有的一碰就出现好多瘀斑;

*面色晦暗(好像没洗脸一样);

*皮肤粗糙无光泽或者脱发;

*头痛或眩晕或失眠或肢体麻木;

*女性经前小腹疼痛,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男性前列腺痛;

*舌底静脉青紫喷张变粗(舌自然上卷抵住上颚),正常的很细看不见;

*舌质呈现暗紫色或者舌面上有暗红色瘀斑;

核心标签:刺痛,瘀斑,色斑,增生。

【成因】

*气滞体质未及时调理演变而来。

*气虚推动无力所致;

*痰湿瘀阻;

*受寒严重,比如寒冷环境等,寒凝固,容易导致血脉不通。

【调理思路】

①先找原因,大概属于哪种血瘀?气虚/气郁/痰湿/阳虚体寒/其他。

确定后针对性进行调理。

②通用技巧。

*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是必须的,这个不重复。

*八段锦等导引术是很不错的,可以坚持做做。

③穴位按摩:

风池穴,曲泽穴,血海穴,三阴交等,按摩,拍打都行。

每天起床从前往后梳头,也能清醒头脑,活血化瘀。

④临时辅助性食疗:

*生三七粉:每天1-3克,可以泡水或吃。

*红花:泡水喝或做药膳都可,每天不要超3克;

*生山楂(或片):泡水较好,糖多,比如胃酸过多,高血糖,湿气重之类不宜多吃。

举例:红花3克+山楂20克+陈皮5克,水煮代茶饮,活血化瘀。 

这些药性没那么重,可以单独用,也可配合其他的一起用。


12、过敏体质。

这个还是蛮多,有的皮肤过敏,有的鼻子过敏(鼻炎),有的其他过敏等等。

过敏的本质是身体适应性差,抵抗力免疫力相对弱些,严格来说属于气虚体质的一种。

【表现症状】

对特定气味/食物/药物/花粉/季节转化/海鲜等过敏,遇到这些,马上诱发打喷嚏,流鼻涕,咳喘,皮肤发痒刺痛紫癜等等。

简单点说,就是身体卫表不固,被外来的东西刺激马上起反应,抵抗不住啊,脆弱。

【调理思路】

①全方位增强体质是必须的,这个话题比较广,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说,毕竟每个人虚弱的地方不同;

②避开一切导致过敏的东西,比如明知道吃海鲜过敏应提前避开;

③平时可以常服用一些药膳,比如黄芪,参类等,玉屏风散是常用的。

过敏性鼻炎之类,后面再专门找时间讲讲。


13、虚弱体质。

虚弱体质的调理,和湿气这类问题不同,正是因为比较虚,就很容易出现虚不受补,平时想吃点好的补补,结果上火了,各种长痘失眠,搞得身体很难受,根本补不进去,有些男性朋友只要一补,马上遗精了,收藏能力很差了。

所以调理的时候要有所讲究,不能按普通思路来。

【表现症状】

*精神疲倦,昏昏沉沉;

*头晕目眩,两眼冒金星;

*懒得说话,有气无力;

*面色晦暗或苍白;

*形体消瘦,甚至浑身各种疼痛;

*自汗,容易出汗;

*胸闷难受,气短,嗜睡;

*特别容易感冒,免疫力低;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爱动;

*食欲差,吃几口就饱了;

核心标签:整体的虚,全方位的虚。

调理的话,之前发过一遍文章。


14、混合体质。

人体是很复杂的,也是不断变化的,现实里很少有单一体质的,多是几种体质的混合体,这才是正常的。

混合体质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开始可能是单一体质,比如就是气郁,但长时间不调理,气郁就影响到血的运行了,于是血瘀也来了;再长时间不调理,气血都不通畅,气血就不太好了,气血不好,抵抗力就差了,过敏体质之类就来了,中间夹杂着脾胃湿气之类也来了。这是由气郁诱发的连环反应。

再看一个例子,纵欲的例子,年轻纵欲开始没反应,因为生理机能旺盛,持续纵欲则诱发阳虚(突然怕冷了),接着脾阳虚来了,运化不力,气血开始虚弱....

所有体质偏颇都是由一个不健康的点所触发,往往逐渐引发连环反应,演变为混合体质。


很多朋友看完本文,瞬间懵了:感觉每种体质都有点,真是无从下手啊!

大体思路是先把所有症状写下来-->根据上面体质分类对号入座,确定属于哪几种体质-->确定一个主导体质,即哪种体质症状突出些-->制定调理方案,应以主导体质为主,附带着考虑次要体质。


当然,如果实在不确定自己啥体质,可以留言评论,老徐会一一回复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