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百喻经》

共读百喻经第二十七天----与儿期早行喻、为王负机喻、倒灌喻

2022-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心即佛

与儿期早行喻  昔有一人,夜语儿言:“明当共汝至彼聚落,有所取索。”儿闻语已,至明清旦,竟不问父,独往诣彼。既至彼已,身体疲极,空无所获,又不得食,饿渴欲死。寻复回还,求见其父。父见子来,深责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何不待我?空自往来,徒受其苦。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设得出家,即剃须发,服三法衣,不求明师谘受道法,失诸禅定道品功德,沙门妙果一切都 失。如彼愚人,虚作往返,徒自劳苦,形似沙门,实无所得。

三法衣:指袈裟。其一指僧伽梨,大衣,由许多布条拼缝而成,又称杂碎衣,为入王宫说法,及聚落乞食时所穿。二是郁多罗僧,为上衣,由七条布制成,又称七条衣,为礼诵斋讲时所穿。三是安陀会,是内衣,又称五条衣,为日常行道及宿睡所穿。

出家需要剃须发穿袈裟,还需要有名师指点学习道法坚守戒律,如果只是外表象出家人,那一定不是一个真正的出家人。这个儿子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不等父亲“独往诣彼”,他只知道要去哪里却不知道去找谁,也不知道“有所取索”的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标不明确,对象不清晰,就这么两眼一抹黑地上路了,也必定一无所获地回来,也难怪他父亲骂他无有智慧,即使不跟父亲一起去,问明白也不是多么难的事情,去哪里,怎么去,去找谁,去干啥,干到啥程度,心中有数做事就会有的放矢,不至于“身体疲极,空无所获”。

为王负机喻   昔有一王,欲入无忧园中欢娱受乐,敕一臣言:“汝捉一机,持至彼园,我用坐息。”时彼使人,羞不肯捉,而白王言:“我不能捉,我愿担之。”时王便以三十六机置其背上,驱使担 之,至于园中。如是愚人,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若见女人一发在地,自言持戒,不肯捉之。后为烦恼所惑,三十六物,发、毛、爪、齿,屎、 尿不净,不以为丑。三十六物一时都捉,不生惭愧,至死不舍。 如彼愚人,担负于机。

三十六物:指构成人体的三十六种污秽之物。佛教经典上有“凡夫身三十六物不净充满”。《涅槃经》卷二十四认为人身由 外到内都充满污垢,分为外相、身器、内含各十二种不洁。

不愿拿一张靠几,却要挑三十六张,这当然不是他所愿意的,但一定是不拿一张靠几引起来的,“羞不肯捉”,最后被“驱使担之”,更得害羞了,早知如此,他还会如此吗?“自言持戒”自恃高洁不愿捡起一根头发,却在被烦恼所惑之后“三十六物一时都捉”,还“不生惭愧,至死不舍”,可见一旦踏入烦恼河遭受五欲浸染,便象洁白丝绸投入染缸,再难回归本色了,可谓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倒灌喻   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差耳。” 便集灌具,欲以灌之。医未至顷,便取服之。腹胀欲死,不能自胜。医既来至,怪其所以,即便问之:“何故如是?”即答医言:“向时灌药,我取服之,是故欲死。“医闻是语,深责之言:“汝大愚人,不解方便。”即更以余药服之,方得吐下,尔乃得差。如此愚人,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修学禅观,种种方法,应观不净, 反观数息;应数息者,反观六界,颠倒上下,无有根本,徒丧 身命,为其所困。不谘良师,颠倒禅法。如彼愚人,饮服不净。

明明知道是灌肠药,却想当然地取来喝了下去,不知道用药的方法,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最后自担后果腹痛欲死,这象极了那修习禅定和观想的人们,不求名师指点不懂修禅方法,想当然地颠倒了修行次序,应修不净观时,却修数息观;应修数息观,却修六界聚,不得要领空耗时光,不走火入魔才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