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典昕🎪诗集

《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24章【延伸阅读】

2019-03-26  本文已影响11人  乐道也

孔子对冉有的批评与教育

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篇》)

孔子认为冉有做事比较退缩,不够主动,所以当冉有问“闻斯行诸”时,孔子告诉他“闻斯行之”,以此鼓励他做事要勇往直前

2.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篇》)

看到闵子骞正直的样子,冉有与子贡和悦的样子,孔子很满意,很高兴。

3.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篇》)

冉求为自己不想勤奋学习找借口,孔子很不满意,认为他思想有问题,不思进取,完全是懒汉行为。所以给以严厉地批评,告诫他说:“力量不够的人,走到半路才会放弃。现在你却是画地自限。”

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篇》)

孔子一贯主张实事求是,为政要公正,公平,不能营私舞弊。公西华条件很好,出使齐国是拿国家的俸禄,家里并不贫穷,补助一个月的粮食就可以了。这体现了孔子公正公平的做事原则。冉有虽说是关心帮助同学的母亲,但这是国库的粮食,给这么多,就不恰当了,也不公正,就是假公济私。所以孔子对冉有严厉批评,告诉他君子要接济困难危急的人,而不必去帮助富有的人。

5.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子路篇》)

冉有下班回来。孔子问他:“今天怎么这么晚呢?”冉有打着官腔回答:“有政务。”孔子对冉有这个回答很不满意,孔子认为冉有对“政”和”事”分不清,这样当糊涂官是不行的。所以孔子给他指正:“政”是政务、政事,是国家大事;“事”是一般性的事务。你今天在季氏家里议的只是“事”,不是“政”。如果是政事,虽然现在朝廷用不着我,我也会知道情况的。

6.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篇》)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与子路一起来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用兵了。”结果冉有受到孔子的指责,而没有责备子路。这不是偏爱子路,因为冉有和子路虽然都在季康子家为臣,但冉有是“宰“,即大总管,子路是冉有的助手,所以孔子只责备冉有。最后可能是孔子对冉有的指责起了作用,可能冉有劝阻了季康子,季康子最终没有攻打颛臾。

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篇》)

季氏的财富超过鲁君,而冉求还为他聚敛,更增加了他的财富。这把孔子气得要命,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徒弟,同学们可以敲着大鼓去攻打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