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疗愈之路小说里的故事,生活里的童话心理

在杨丽萍和小彩旗的身上,我只看到这两个字:自律

2017-04-15  本文已影响3141人  王小青QING
图片来自网络

去云南旅游时,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杨丽萍和小彩旗的代言图。

回来后出于好奇,我去认真查了一下她们的资料。

不得不说一个字:服。

比起舞蹈,我更多地是佩服她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自律。

01

杨丽萍在练功室里接受采访。有人问她:“你这么瘦,每天吃多少食物?”

她打开自己的饭盒:一小片牛肉,半只苹果,一个鸡蛋。

这就是她所食用的午餐。

还是在高强度、不间断的舞蹈训练情况下。

别人继续问:“饿不饿?”

她回答:“热量已经够了。你看我还不是照样跳舞,从没有倒在台上。”

看到此话,我瞬间觉得自己弱爆了。

原来吃这么少对她来说是常态。而这种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的日常,叫自律。

她已经把自律意识融入了骨血,化成了习惯,一到条件就会照做。她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什么不老传说,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现在的杨丽萍依然“冻龄”,在舞台上仍旧像少女一般轻盈优雅。你会相信她已经59岁了吗?

02

提起她的外甥女小彩旗,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大概是——转圈。

2014年中央电视台的马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全国观众的见证下,小彩旗像陀螺一样持续旋转了4个多小时。

据网友统计,小彩旗平均每场演出转3100圈左右,孔雀第一轮巡演是31万圈左右,第二轮巡演共会转18.6万圈,两轮大概共50万圈,假如地球自传50万圈,将会是1370年。

我曾看过她参加的那期天天向上,她问:“晕是什么感觉?”

没有人不会惊叹,这是一个多厉害的姑娘啊。

但她每天都训练定点转,两个小时3000圈。

原来旋转对她来说是习惯。而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叫自律。

这数万个旋转,成就了她非常人所能抵达的骄傲,也让她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美丽的身影。

图片来自网络

03

在书《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最主要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核心都在于缺乏自我控制。”

有一项调查什么因素会影响大学生成绩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开朗、冷静、等这些品质对成绩的好坏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唯一能影响成绩的,是自律。

罗伊•鲍迈斯特在《意志力》里说:不管你如何定义成功——家庭美满,拥有知己,腰缠万贯,经济有保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心灵健康,内心富足等等——往往都要具备几个品质。心理学家在寻找这种品质时,一致发现:自制力,才是它的重中之重。

自制力,简单来说就是自律。

事实证明,越自律的人,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越小,工作越有效率,越容易受人信任,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04

关于如何做到自律,前几天我在公众号KnowYourself上看到自律训练的四步法,觉得还不错,分享给你:

①明确目标

在开始自律之前,明确的目标是第一步。我们需要仔细思考并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弱点,重在力所能及和坚持。例如,我想要坚持运动,但我知道自己不喜欢跑步所带来的呼吸不顺畅感;反而喜欢瑜伽、舞蹈类的运动。因此,我可以把目标设定为:每天用keep来进行室内瑜伽或舞蹈锻炼。

②细化目标

将目标拆分成具体的执行方式,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某些方式的重要性,也有利于我们训练自己的自律能力。我们不妨可视化目标,即细化目标后分别想象如何进行每一个方式、步骤。还是以坚持运动为例,月经期间我可以选择“生理期有氧运动”,平时就进行马甲线练习,每周一次瑜伽。这样的分配既不单调又切合实际,更容易实现自律。

③做出行动

这个步骤无需过多的解释,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是需要最多努力的一步。任何事,不去做,然并卵。

④庆祝小成就

在完成每一个小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庆祝自己所取得的小成就。它作为一种仪式,能给我们带来延迟的满足感,本身就符合自律的培养。同时,它也是对我们前期自律的一种自我肯定,更能促进下一个目标的实现。

05

一万个小时的理论已经不新鲜,然而没有什么繁华不是经过荒凉培育的,也没有什么人不经过自律能直抵高处。不信的话,你看看杨丽萍和小彩旗。

越自律的人活得越高级的道理谁都懂,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忍受自律背后的枯燥。可还是希望,你我都能做到自律。

还在努力的你,请千万别放弃。或许,穷极一生,藉此之途,你也无法抵达自己心里的巅峰。但你所走的路,肯定比现在远。

共勉。

你可能还会喜欢:《自律这件事,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

你好,我是成长中的王小青,很高兴认识你。

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点个赞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