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改不掉的坏习惯,都是你童年的伤疤在发作。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说有一个媳妇每次看婆婆烧鱼,都把鱼的头尾切掉然后放进锅里煮,说是家族的规矩,媳妇也照葫芦画瓢。
后来有一次家族聚会媳妇忍不住好奇的问家族里的老人,为什么家里做鱼要去头去尾才能放进锅里煮呢?
老人慈祥的说:因为以前家里锅小,要是放整条鱼进去烧不到整条鱼,所以才会那么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做法,或是对待人事物的反应,是我们小时候因应当时的需要所采取的。长大以后,时过境迁,就没有必要因循旧习了。
但是如果不去探究,大部分人都会按照以前的老方法对应事物、过日子,不会改变,即使那个方法、习惯对我们是有害无利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被儿时经历所“程序化”的人,不但没有自由,也常常作茧自缚,让自己不快乐自在。

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聊天,每次他们一家人去美国看婆婆的时候,尝尝因为出门而闹得不愉快。
原来婆婆有怪癖,每次大家都准备好出门了,她突然开始收拾垃圾,一定要把厨房弄干净才出门。
大家坐在已经发动的车上,无止境地等她把家收拾到满意为止才上车,所以每次出门都很折腾。
解决方案就是,出门前大家一起帮忙收拾厨房,可是婆婆总是找得到其他的活儿来做,好像就是不收拾一下不放心。
在朋友看来,就是非要一伙人坐在车上三催四请她才愿意上车,很烦人。后来,她和婆婆聊天,追本溯源,找到了根源。
原来婆婆小时候就很勤快,每次都帮妈妈做家事、打扫卫生。
有一次他们出门几天,婆婆忘了倒垃圾,厨房也没收拾干净,回来之后厨房被蟑螂、老鼠弄得一片狼藉,所以被妈妈狠狠的揍了一顿。
这就为她写下了一个人生程序:出门前一定要把家里收拾干净。这个人生程序也让她在每次出远门之前,都觉得忐忑不安。
知道自己被这样的过往束缚的时候,就是要看个人的意愿,想不想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成为一个自在的人。

我们从事个人成长,希望自己愈来愈自在、快乐,有一个定律是必然的:成长过程中,势必要挑战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违逆惯性而做事。
那么,你就挣脱了幼时的制约和束缚,可以重新做选择,继而可以有个不一样的人生。
像上面这个婆婆,年纪已经大了,让她接受心中的不舒服和疙瘩,放下“不完美”的厨房就出门,的确是比较困难的。
但至少大家知道,这是她的痛处、怪癖,能包容她就好。
但是,如果是我自己发现了自己身上的这种束缚,我一定想办法对治它,不会让它再来宰制我的人生。